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秋冬常见,因风吹受凉致肺气失宣,有发热轻或无、怕冷明显等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方式、年龄、病史等因素相关;风热感冒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发热明显、怕热,有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方式、年龄、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需准确辨证并依儿童特点谨慎处理。
一、风寒感冒
(一)定义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季节较为常见,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二)主要症状表现
1.发热情况:一般发热较轻或无明显发热,但怕冷明显,部分患者可有轻度体温升高,多在38℃以下。
2.怕冷与寒战:患者自觉怕冷明显,甚至需加衣被、盖厚被等,部分可伴有寒战,即身体不自主地颤抖。
3.流涕咳痰:流清涕,鼻涕质地清稀如水;咳嗽,咳痰清稀色白。
4.其他症状:头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闷痛;身体酸痛,以腰背、肢体等部位为主;舌苔薄白,脉象多为浮紧脉。
(三)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1.季节与气候: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体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如天气突然降温,未及时增添衣物,就容易引发风寒感冒。
2.生活方式:过度劳累后,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若吹风受凉,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导致发病。例如长途跋涉后大汗淋漓,接着吹冷风,很容易患上风寒感冒。
3.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更易因保暖不当等因素患上风寒感冒。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季节交替或气温较低时,若衣着不合适,就容易受风寒之邪侵袭。
4.病史因素:本身有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阳虚体质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容易疲劳等。
二、风热感冒
(一)定义
风热感冒是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的感冒,临床以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等为主要表现。
(二)主要症状表现
1.发热情况:发热较为明显,体温多在38℃以上,甚至可高达39℃-40℃,且有怕热的表现,愿意揭开衣物散热。
2.流涕咳痰:流黄涕,鼻涕黏稠;咳嗽,咳痰黄色、黏稠。
3.咽喉症状:咽喉红肿疼痛较为突出,吞咽时疼痛加重。
4.其他症状:头痛,疼痛多为胀痛;口干口渴;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象多为浮数脉。
(三)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1.季节与气候:春季或夏季气温升高,人体腠理疏松,风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而引发感冒。比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进出时冷热交替,容易感受风热之邪。
2.生活方式:过食辛辣、温热食物,如过多食用辣椒、羊肉等,容易内生热邪,再加上外感风热之邪,从而引发风热感冒。另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出汗较多,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也容易导致风热感冒。
3.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成年人在夏季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相对更易患风热感冒。成年人的社交活动、工作环境等因素使其接触风热之邪的机会相对较多,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受风热之邪侵袭。
4.病史因素:本身有阴虚体质的人,阴液不足,体内相对偏热,再感受风热之邪后,更容易引发风热感冒。阴虚体质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病因、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上需根据具体表现进行准确辨证,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及调理措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在判断和处理感冒情况时更需谨慎,应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