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轻度多因先天因素,中高度与遗传等有关,儿童轻度可能生理性,成人与眼轴变短等有关,表现为轻度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减退,中高度远、近视力均降,验光屈光度数正,眼轴短,长期未矫正高度远视可致视疲劳等;近视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致,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验光屈光度数负,眼轴长,度数加深可致并发症等;儿童远视过高或有视力下降需就医,近视要控用眼环境时间等;成人远视影响生活可矫正,近视除矫正要避免连续用眼等,高度近视要关注眼底。
一、定义与成因
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轻度远视多是由于眼球发育不良等先天因素导致,中高度远视可能与遗传、眼部疾病等有关。儿童时期轻度远视可能是生理性的,随着眼球发育有可能逐渐变为正视;而成人远视常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眼轴变短等因素相关。
近视: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使远处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成像。近视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方面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风险较高;环境因素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长时间看书等)、缺乏户外活动等是导致近视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二、视力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患者远视力一般正常,近视力可能减退;中高度远视患者远、近视力均下降。例如,轻度远视儿童可能能看清远处物体,但看近处小字时会模糊不清。这是因为远视眼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力,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调节疲劳就会出现近视力下降。
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比如近视患者能看清近处的书本内容,但看远处的黑板字迹等会模糊。这是由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远处物体图像。
三、眼部屈光状态
远视:验光检查显示屈光度数为正,眼球的屈光力相对较弱,眼轴相对较短。例如,进行散瞳验光后可能发现远视度数在+1.00D至+6.00D等不同范围。
近视:验光检查显示屈光度数为负,眼球的屈光力相对较强,眼轴相对较长。比如散瞳验光后可能测得近视度数在-1.00D至-10.00D甚至更高。
四、对眼部健康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远视:长期未矫正的高度远视可能导致视疲劳、内斜视等问题。儿童时期高度远视若未及时矫正,还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例如,有研究表明,高度远视儿童若不及时佩戴合适眼镜矫正,约有一定比例会发生弱视。
近视:随着近视度数加深,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风险增加。而且高度近视还可能遗传给后代。例如,病理性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长,视网膜变薄,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远视有一定生理性因素,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伴有视力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对于儿童近视,要注意控制用眼环境和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因为研究发现,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比如学龄前儿童,家长应定期带其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远视或近视问题并干预。
成人:成人远视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可通过佩戴眼镜或手术矫正;成人近视除了佩戴眼镜或手术矫正外,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更要密切关注眼底情况,因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较高。例如,40岁以上的近视患者,除了关注远视力外,还应注意老花眼的出现,可能需要佩戴双光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