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慢性疾病史;临床表现有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及基础疾病伴随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显示红系相关指标异常、血清铁及铁代谢指标异常、EPO水平有特点、骨髓象有相应表现;需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慢性病贫血的病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先天性疾病或慢性感染等,老年人则多与肿瘤、慢性肾病等相关。例如儿童地中海贫血多有家族遗传病史,老年人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较为常见。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某些疾病导致的慢性病贫血可能因基础疾病的性别差异有不同表现,如女性若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慢性病贫血,可能与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身体状况,间接影响慢性病贫血的发生发展,比如酗酒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影响造血相关物质代谢,增加慢性病贫血风险。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慢性疾病史,如是否有慢性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如结核、慢性胆囊炎等)病史。例如有慢性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贫血,要考虑慢性肾病相关性贫血可能;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贫血,需警惕肿瘤相关性慢性病贫血。
二、临床表现观察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非特异性表现,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慢性病贫血可能有其相应疾病的伴随表现,如慢性肾病患者可能伴有水肿、高血压等;恶性肿瘤患者可能伴有消瘦、肿块等。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降低,通常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例如成年男性正常RBC参考值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慢性病贫血患者RBC常低于此范围。
血红蛋白(Hb):Hb水平下降,成年男性Hb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慢性病贫血患者Hb多低于正常下限。
血细胞比容(HCT):HCT降低,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
红细胞形态: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在某些特定慢性病中可能有变化,如慢性病合并缺铁时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
血清铁及铁代谢相关指标
血清铁(SI):血清铁降低,正常血清铁参考值男性为$11~30μmol/L$,女性为$9~27μmol/L$,慢性病贫血时由于铁利用障碍,血清铁降低。
总铁结合力(TIBC):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因为慢性病时转铁蛋白合成减少。
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这是由于铁储存增加,但铁利用障碍。
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慢性病贫血时EPO水平正常或轻度降低,而肾性贫血时EPO明显降低,这是鉴别肾性贫血与其他慢性病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肾性贫血患者由于肾脏产生EPO减少,EPO水平显著低于非肾性慢性病贫血患者。
骨髓象检查: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增生,粒红比例降低。但有原发病的特征性表现,如慢性炎症时骨髓巨噬细胞增多,有吞噬红细胞现象等;恶性肿瘤时可能发现肿瘤细胞浸润骨髓等表现。
四、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类型贫血相鉴别,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病因,血清铁降低,TIBC升高,SF降低;巨幼细胞贫血常有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病史,血常规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有巨幼变等表现,而慢性病贫血通过上述血清铁、铁代谢指标及EPO等检查可与之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