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面色与肤色方面的面色萎黄、肤色苍白;身体感觉方面的头晕眼花、疲倦乏力;肢体方面的肢体麻木、手足冰凉;以及其他方面的心悸气短、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等,不同年龄和人群因各自特点出现相应症状表现。
一、面色与肤色相关症状
1.面色萎黄:气血两虚时,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光泽,呈现出萎黄的色调。从中医理论角度,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温养全身的作用,血能滋养面部肌肤,当气血亏虚时,这种推动和滋养功能减弱,就会出现面色萎黄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气血两虚出现面色萎黄,可能与饮食不均衡、脾胃功能较弱影响气血生化有关;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劳累、情志不调等因素导致气血耗伤而出现面色萎黄;女性在月经、妊娠、产后等特殊生理阶段,若气血亏虚也容易出现面色萎黄。
2.肤色苍白:气血不足无法充分滋养肌肤,使得肤色显得苍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过度节食等可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进而出现肤色苍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消耗气血,更容易出现肤色苍白的气血两虚表现。
二、身体感觉相关症状
1.头晕眼花:脑为髓海,依赖气血的滋养。气血两虚时,脑失所养,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严重时还会伴随眼花。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气血生成相对不足,更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女性在月经期间,若失血较多而未及时补充气血,也容易引发头晕眼花;长期熬夜、过度用脑的人群,耗伤气血,同样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现象。
2.疲倦乏力:气有推动身体机能活动的作用,血能载气并为机体提供营养。气血两虚时,气的推动无力,血的营养供应不足,会使人感觉疲倦乏力。儿童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生成气血,就会出现疲倦乏力;成年人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缺乏休息,容易导致气血两虚而疲倦乏力;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气血生成减少,也常表现出疲倦乏力的症状。
三、肢体相关症状
1.肢体麻木:气血不能正常濡养肢体经络,就会出现肢体麻木的情况。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不动,会影响气血的流通,容易引发肢体麻木;对于患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由于疾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的气血两虚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气血不足时更易出现肢体麻木;儿童若存在营养缺乏等情况,也可能因气血不足出现肢体麻木,但相对较少见。
2.手足冰凉:气血具有温煦肢体的作用,气血两虚时,温煦功能减弱,会出现手足冰凉的现象。女性由于体质相对偏阴寒,在气血两虚时更容易出现手足冰凉;在寒冷季节,若不注意保暖,加上本身气血不足,会加重手足冰凉的症状;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气血两虚时也容易出现手足冰凉;老年人机体代谢减缓,气血不足,手足冰凉的情况更为常见。
四、其他相关症状
1.心悸气短:心主血脉,依赖气血的滋养。气血两虚时,心脏失养,会出现心悸的症状,同时由于气不足以推动呼吸,还会伴有气短的表现。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若再出现气血两虚,会加重心悸气短的症状;年龄较大的人群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气血生成不足时更易出现心悸气短;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会耗伤气血,进而引发心悸气短。
2.月经量少、色淡:对于女性而言,气血两虚会影响月经的正常生成和排出,导致月经量少、颜色淡。处于青春期的女性,若内分泌尚未完全稳定,加上气血不足,容易出现月经量少、色淡;育龄期女性若长期劳累、情志不调,也会导致气血两虚,出现月经异常;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气血不足时月经表现为量少、色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