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膀胱输尿管狭窄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内镜和核素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CT尿路成像,分别有各自原理、优势、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内镜检查的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核素检查的利尿肾动态显像能评估肾功能和尿路通畅情况及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原理及优势:超声检查是小儿膀胱输尿管狭窄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反射特性来成像。它无辐射,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输尿管的走行等情况,能发现肾脏是否存在积水等间接征象。例如,若存在膀胱输尿管狭窄,可能会导致肾脏集合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进而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梗阻情况。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小儿,尤其对婴幼儿较为友好。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让小儿保持安静即可进行检查。但对于不配合的小儿可能需要适当安抚或在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静脉肾盂造影(IVP):
原理及优势: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泌尿系统显影。可以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的形态、走行以及狭窄的部位、程度等。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和范围,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能明确狭窄是位于输尿管的上段、中段还是下段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适用于能够配合检查且肾功能基本正常的小儿。检查前需要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小儿应谨慎使用。检查后需要让小儿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原理及优势: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进行成像,无需使用X线造影剂,避免了造影剂过敏的风险。能够多平面、多角度清晰显示肾盂、输尿管的解剖结构,对于膀胱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尤其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对X线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较差的小儿。检查前需要小儿保持安静,对于不配合的小儿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使其入睡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小儿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如有则不适合进行MRU检查。
CT尿路成像(CTU):
原理及优势:通过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进行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的形态、狭窄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膀胱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也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判断较为准确。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相对来说辐射剂量比IVP稍高,一般适用于其他检查方法难以明确诊断且病情需要进一步精准评估的小儿。检查前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减少胃肠道气体对成像的干扰,同时要注意小儿的辐射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内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
原理及优势: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包括膀胱输尿管开口的形态、位置等。可以明确膀胱内是否存在病变影响输尿管开口,同时能观察输尿管口是否有狭窄、反流等情况。对于膀胱输尿管狭窄的诊断有直接的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检查的小儿。检查前需要进行尿道准备等,检查后要注意观察小儿有无血尿、排尿困难等情况,保持尿道清洁,预防感染。
核素检查
利尿肾动态显像:
原理及优势: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利用核素在泌尿系统的代谢和排泄情况来评估肾功能以及尿路是否通畅。可以区分是机械性梗阻还是功能性梗阻导致的膀胱输尿管狭窄相关的肾脏问题。例如,通过给予利尿剂后观察核素排泄情况来判断输尿管的通畅程度。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小儿肾功能评估及尿路梗阻的诊断。检查前需要小儿保持空腹等一般准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小儿的配合情况,检查后要注意放射性核素的代谢,对小儿进行适当的防护和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