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者不同时期有不同症状,后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视野等严重缺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用降眼压及神经营养等药物)、激光治疗(周边虹膜切开术、小梁成形术等)、手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
一、青光眼的症状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发作期症状:发病急骤,患眼会出现剧烈胀痛,可波及同侧头部,同时视力急剧下降,还可能伴有虹视(看灯光时出现彩色光环)、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在体征方面,眼部会表现为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前房浅,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眼压明显升高。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可能是诱发因素。
2.间歇期症状:患者在小发作后自行缓解,此时症状减轻,仅有轻度眼胀、虹视,视力有所下降,眼前段可能仅有轻度充血,房角部分开放,眼压恢复正常。
3.慢性期症状:由急性期迁延而来,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眼胀、头痛,视力进行性下降,眼压中度升高,眼部出现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及视野缺损。
4.绝对期症状:是青光眼的晚期阶段,视力完全丧失,可能会有头痛、眼痛等症状,眼部表现为角膜变性、混浊,瞳孔散大固定等。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早期症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在阅读后出现眼胀、头痛等,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视野逐渐缺损,当缺损到达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夜盲、行动不便等表现。眼压早期可能不稳定,呈波动状,眼底可见视盘生理凹陷加深、扩大,杯盘比(C/D)增大等改变。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近距离用眼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晚期症状:视野严重缺损,仅存管状视野或颞侧残留小视野,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加深,眼压持续升高。
二、青光眼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降眼压药物:
拟副交感神经药: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通过缩瞳作用,开放房角,降低眼压。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如溴莫尼定滴眼液,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既能减少房水生成,又能增加房水排出。可能会引起口干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反应。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味觉改变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2.其他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对于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损伤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激光治疗
1.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适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先兆期及间歇期,通过激光在周边虹膜上切开一个小孔,使前后房压力达到平衡,防止房角关闭。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对眼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烧灼小梁网,增加房水排出,降低眼压。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眼压变化及眼部反应。
(三)手术治疗
1.周边虹膜切除术: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通过切除周边虹膜,解除瞳孔阻滞,使房角开放。对于儿童患者实施该手术时,要考虑其眼部发育情况,精细操作。
2.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建立新的房水外流通道降低眼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术后要注意观察眼压、滤过泡情况以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
3.引流阀植入术:对于一些难治性青光眼,如晚期青光眼等,可考虑植入青光眼引流阀,通过引流阀将房水引流出眼外,降低眼压。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密切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