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胞性贫血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入手。病史采集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等;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MCV增大等,骨髓象红系增生伴巨幼变,维生素B和叶酸水平测定可发现缺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测定也有异常改变。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大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不同。婴幼儿时期可能与营养性因素(如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儿童及成人则需考虑营养摄入不足、胃肠道疾病影响吸收等情况。例如,婴幼儿喂养不当易导致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而老年人可能因胃肠道功能减退影响维生素B和叶酸的吸收。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疾病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可能有一定特点,如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无显著特定倾向,但需要结合具体疾病分析。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存在偏食、素食主义等导致维生素B和叶酸摄入不足的情况。长期饮酒者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大细胞性贫血的风险。另外,职业暴露等情况也需考虑,如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影响造血功能。
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B和叶酸的吸收。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维生素B缺乏相关的贫血,如恶性贫血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胃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观察
1.一般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常见的一般表现。由于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增大,血液黏稠度相对降低,部分患者可能面色较苍白但程度可能因贫血程度而异。
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缺乏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常伴有神经系统表现,如手足麻木、感觉障碍、步态不稳、记忆力减退等。这是因为维生素B参与神经系统髓鞘的合成,缺乏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表情呆滞等。
消化系统症状:叶酸缺乏时可能出现舌炎、舌乳头萎缩、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维生素B缺乏也可能有消化系统表现,如食欲减退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呈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通常MCV>10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也可升高。
红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改变不明显,还可能见到巨幼样变的红细胞,如红细胞体积增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等。
2.骨髓象检查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例降低。红系细胞出现巨幼变,表现为红细胞系胞体变大、核质发育不平衡,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呈现“核幼浆老”的特点,可见巨晚幼红、巨杆状核粒细胞等。
3.维生素B和叶酸水平测定
血清维生素B测定:血清维生素B正常范围是133-675pmol/L,低于75pmol/L提示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四氢叶酸减少,影响DNA合成。
血清叶酸测定:血清叶酸正常范围是5-20ng/ml,低于3ng/ml提示叶酸缺乏。叶酸缺乏会使DNA合成障碍,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4.其他检查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这是因为维生素B是同型半胱氨酸转变为蛋氨酸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叶酸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导致其水平升高。
甲基丙二酸测定:维生素B缺乏时,甲基丙二酸代谢障碍,血清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这是维生素B缺乏的特异性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