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正常范围为20-60ml,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多于80ml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长期可因铁等造血原料缺乏致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长期可因大量失血致贫血,育龄期、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月经量与贫血关系不同,需关注各自情况预防及治疗贫血。
一、月经量的界定及正常范围
月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通常在20-60ml之间。可通过使用专用的月经量评估工具,如称重法来准确测量,即月经期间使用特定的卫生用品,结束后称重减去使用前卫生用品的重量,得到失血量;也可通过目测法大致估计,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多于80ml为月经过多。
二、月经过少引起贫血的情况及机制
(一)发生情况
当月经量持续过少,如低于20ml且长期如此时,就可能逐渐引起贫血。这是因为长期月经过少,机体丢失的铁等造血原料持续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对于女性来说,由于月经是铁丢失的一个途径,正常月经每月丢失铁约20-30mg,月经过少则铁丢失减少,但如果长期月经过少,铁的摄入相对不足或丢失持续,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二)机制
月经过少时,体内铁元素等造血必需物质缺乏,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关键蛋白,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相关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机体在活动时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贫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三、月经过多引起贫血的情况及机制
(一)发生情况
当月经量过多,超过80ml且长期存在时,很容易引发贫血。例如一些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女性,常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长期月经过多会使机体大量失血,进而导致贫血。
(二)机制
月经过多会导致大量的红细胞丢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也随之丢失。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会加速红细胞的生成,但如果失血速度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就会发生贫血。患者除了有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因为心脏需要泵出更多的血液来弥补贫血导致的氧气供应不足,长期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四、不同人群月经量与贫血的关系及特殊考虑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由于月经周期相对规律,但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月经量异常。比如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患有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或过多的情况,进而影响贫血发生。对于这类女性,需要关注月经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月经量异常的疾病,以预防贫血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贫血,要根据贫血的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等。
(二)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规律,月经量也可能不稳定。部分青春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过少或月经过多的情况。月经过少可能是由于内分泌调节不完善,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月经过多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有关。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量异常,要注意加强营养,因为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如果发生贫血,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补充营养和治疗贫血时要更加注重营养的全面性,保证蛋白质、铁、维生素等的摄入。
(三)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也会出现紊乱,月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月经过多的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发生贫血,这是因为围绝经期女性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造血储备能力减弱,一旦月经过多导致失血,就更容易出现贫血。对于围绝经期月经量异常的女性,要注意监测血常规,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如果发生贫血,除了针对贫血进行治疗外,还要关注围绝经期的其他症状,如潮热、盗汗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激素调节等治疗来改善月经情况,从而预防贫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