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症状(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和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异食癖、口腔表现),对生长发育、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均有危害,如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等。
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一)一般症状
1.皮肤黏膜苍白:这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体征,常见于睑结膜、口唇、甲床等部位。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使得皮肤黏膜呈现苍白色。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影响外观,长期如此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导致自卑等情绪问题。
2.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肌肉运动时能量供应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参与原本喜欢的户外活动,学龄儿童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为身体处于缺氧状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组织缺铁表现
1.精神行为异常:
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安等表现,这可能与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有关。研究表明,缺铁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导致婴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异常。
年长儿: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因为缺铁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2.异食癖:部分患者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煤渣等奇怪的东西,这是由于缺铁导致味觉异常引起的。这种异常行为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异食行为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3.口腔表现:
口角炎:表现为口角糜烂、皲裂。
舌炎:可出现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等表现。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对于儿童来说,口腔不适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程度。
吞咽困难: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称为Plummer-Vinson综合征,多见于成年女性,儿童较为罕见,但如果发生在儿童身上,会严重影响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一)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儿童期: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铁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和细胞代谢。缺铁会导致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骨龄可能落后,影响最终身高。同时,缺铁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这种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即使纠正了缺铁性贫血,部分儿童的智力发育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青春期:青少年时期缺铁性贫血也会对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第二性征发育异常,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对于女性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等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的生育功能。
(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会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铁是参与免疫细胞功能的重要元素,缺铁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等。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困扰,频繁的感染又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胃肠道黏膜的正常代谢和消化酶的活性,导致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异常。对于儿童来说,食欲不振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形成不良循环,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长期的消化功能紊乱还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如蛋白质、维生素等,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