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会对血液、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及生长发育产生多方面危害,如影响血液系统致贫血等,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负担等,影响神经系统致儿童智力发育等,影响消化系统致消化功能异常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青春期发育等。
一、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一)影响红细胞生成
缺铁性贫血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铁缺乏会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例如,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会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降低,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征。
(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缺铁会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功能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为吞噬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等含铁酶活性降低,杀菌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一)增加心脏负担
为了满足机体组织器官的氧供,缺铁性贫血患者心脏会代偿性加快搏动,长期如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缺铁性贫血对心脏的影响更为显著。有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脏结构指标会发生改变,心功能指标也会出现异常,提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
(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
缺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一氧化氮等物质来调节血管张力,缺铁时这些物质的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对于儿童来说,缺铁性贫血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因为铁是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缺铁会影响神经髓鞘的形成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儿童在认知能力、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表现低于正常儿童,通过补充铁剂后,相关指标会有所改善。
(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易怒、异食癖等神经精神症状。这是因为缺铁影响了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例如,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对某些特殊食物的异常偏好,如喜欢吃泥土、纸张等异食行为,这与缺铁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四、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一)影响消化功能
缺铁会使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加快、萎缩,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常表现为食欲下降,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胃肠黏膜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如绒毛变短、萎缩等,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导致异食癖相关消化系统问题
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异食癖,食用非食物物质会导致胃肠道梗阻、感染等并发症。例如,吞食较多泥土等物质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五、对生长发育的危害
(一)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在儿童时期,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等。因为铁参与多种酶的合成,而这些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组织修复等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差分值低于正常儿童,骨骼X线检查可能会发现骨龄落后等情况。
(二)影响青春期发育
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导致月经不调等问题。铁缺乏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发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