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涩眼疲劳可能由用眼过度、环境因素、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和年龄因素引起。用眼过度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致眼部肌肉紧张、泪液分泌减少;环境因素包括干燥环境使泪液蒸发过快、光线不适刺激眼睛;眼部疾病如干眼症、屈光不正、眼睑疾病会引发相关症状;全身性疾病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眼部;儿童青少年因用眼时间长且调节功能不完善、中老年因眼部结构功能退化易出现眼涩眼疲劳,需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如控制用眼时间、调整用眼环境、治疗眼部及全身性疾病、培养良好用眼习惯等。
一、用眼过度
1.成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屏幕,或长时间阅读、写作等,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眼涩眼疲劳。例如,学生长时间伏案学习、上班族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青少年因学业负担重,长时间用眼情况较为普遍;成年人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工作或娱乐的人群也易受影响。
2.应对:控制用眼时间,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连续用眼20分钟,就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确保眼睛与电子屏幕保持合适距离。
二、环境因素
1.成因
干燥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时,泪液蒸发过快,容易引起眼涩眼疲劳。例如在空调房间、冬季暖气环境下,空气湿度较低,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季节中,冬季和空调房环境下干燥因素更突出,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影响。
光线不适: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导致眼疲劳。过强的光线如强光直射、过亮的电子屏幕等,过暗的光线如在昏暗环境下用眼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在光线不适环境下用眼学习易受影响,成年人在工作环境光线不合适时也会出现问题。
2.应对:保持室内合适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等。调整用眼环境光线,避免强光直射和过暗环境,电子屏幕可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三、眼部疾病
1.成因
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干眼症,患者会出现眼涩、眼疲劳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女性,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长期戴隐形眼镜的人群也易患干眼症。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没有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会使眼睛持续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导致眼疲劳和眼涩。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屈光状态变化较快,若不及时验光配镜易出现此类问题。
眼睑疾病:如睑缘炎等,会影响眼睑的正常功能,导致眼部不适,出现眼涩眼疲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卫生习惯不佳等因素可能诱发。
2.应对:对于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屈光不正者需及时验光配镜,选择合适的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措施如角膜接触镜等。眼睑疾病患者需就医明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四、全身性疾病
1.成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会出现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进而引起眼涩眼疲劳等症状。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长期控制不好都有发生眼部并发症的风险。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眼部,导致眼涩眼疲劳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人群需关注眼部情况。
2.应对: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监测眼部状况。
五、年龄因素
1.成因
儿童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用眼时间长,且眼部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易出现眼涩眼疲劳。例如小学生、中学生学业负担重,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相关症状。
中老年:中老年人群眼部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泪液分泌减少,眼部肌肉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眼涩眼疲劳。如50岁以上人群,眼部老化相关问题更突出。
2.应对:儿童青少年要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中老年人群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等对眼部有益的营养物质,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