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避孕药存在多种危害,包括类早孕反应(服药初期常见恶心、呕吐等,随时间适应大多缓解)、月经变化(可致周期改变、经量异常,有月经不调或青春期女性更明显)、体重变化(部分女性因雌激素致水钠潴留等致体重增加,超重或肥胖倾向者风险更高)、对代谢的影响(血脂方面可致脂蛋改变,长期服用风险增加,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者风险更高;血糖方面少数可致糖耐量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女性需关注)、其他风险(血栓形成风险,吸烟、年龄大且吸烟、有静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者风险高;对肝脏有一定影响,一般为正常范围内轻微变化,本身有肝脏疾病者需谨慎)。
一、常见的避孕药危害
(一)类早孕反应
表现及机制:部分女性在服用避孕药后会出现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刺激胃黏膜引起,一般在服药初期较为常见,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身体会逐渐适应。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0%-20%的女性在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初期会出现此类反应。
对不同人群影响:对于年龄较轻、生活方式较规律的女性,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初期的类早孕反应,但随着身体的适应大多会缓解;而对于本身胃肠功能较差的女性,可能反应会更明显。
(二)月经变化
月经紊乱
表现: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改变,如月经提前或推迟;月经量变化,包括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或经量增多。以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为例,约有5%-10%的女性可能出现经量减少,少数会出现闭经情况。
机制:避孕药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功能来达到避孕目的,从而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
特殊人群:对于有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加重月经紊乱的情况;而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稳定,服用避孕药后月经变化可能更为明显。
(三)体重变化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机制:部分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会出现体重增加,可能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以及孕激素影响代谢有关。有研究发现,约有3%-5%的女性在服用某些类型避孕药后会出现体重有所上升的情况。
对不同人群:对于本身有超重或肥胖倾向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体重增加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而体重正常的女性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体重变化。
(四)对代谢的影响
血脂影响
表现:可能引起血脂改变,如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未服用者有所增加。例如,有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5年以上的女性,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比未服用者高约20%。
特殊人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血脂异常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脂情况。
血糖影响
机制:可能对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出现糖耐量异常。这是因为避孕药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等糖代谢相关环节。
特殊人群: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倾向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需要关注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监测和防控措施。
(五)其他可能风险
血栓形成风险
机制: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使凝血因子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增加。有数据表明,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未服用者高3-4倍。
特殊人群:有吸烟习惯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会大幅增加;年龄较大(如35岁以上)且吸烟的女性,风险更高;有静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女性,服用避孕药是禁忌的,因为会极大增加再次发生血栓的危险。
对肝脏的影响
机制:部分避孕药需要经过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不过一般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微变化,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肝功能指标的轻度异常。例如,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等情况,但大多是可逆的。
特殊人群:本身有肝脏疾病的女性,如肝炎患者等,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