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和外周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盆腔手术损伤);不同年龄方面,儿童多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成年人多因后天因素,老年人与脑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等相关;性别上,女性盆腔手术损伤常见,男性与前列腺疾病等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缺乏运动增加糖尿病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当病变累及控制膀胱功能的脑部区域时,可影响膀胱的正常神经调控。例如,脑部的额叶、顶叶等区域与膀胱的感觉和运动控制相关,脑血管意外导致这些区域受损后,可能出现膀胱功能异常。
脊髓损伤: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脊髓外伤,以及脊髓炎等疾病引起的脊髓病变。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膀胱的重要神经通路,脊髓损伤会使大脑与膀胱之间的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引发神经源性膀胱。例如,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膀胱功能往往会完全丧失。
多发性硬化: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髓鞘受损,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当累及控制膀胱的神经通路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如膀胱感觉减退、排尿困难等。
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其中包括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进而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神经源性膀胱表现。
盆腔手术损伤: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盆腔手术,有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盆腔神经,从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例如,直肠癌根治术在清扫盆腔淋巴结等操作过程中,可能误伤及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术后出现膀胱功能障碍。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及相关情况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可能由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引起,如脊髓脊膜膨出等先天性疾病。患儿可能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禁等,且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例如,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由于脊髓发育异常,膀胱的神经调控功能受损,需要早期进行干预,如膀胱训练等。
成年人:成年人神经源性膀胱多由后天因素如外伤、疾病等引起,不同的成年人群体,如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病因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体力劳动者若有外伤史更易发生脊髓损伤相关的神经源性膀胱。
老年人:老年人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增生的前列腺可能压迫尿道,加上神经调控功能的下降,更容易出现排尿障碍等神经源性膀胱表现。
性别因素
女性:女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中,盆腔手术损伤相对较为常见,如前面提到的子宫切除术等。此外,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概率可能与男性相近,但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可能在尿失禁方面更为突出。
男性:男性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与前列腺疾病相关,如前列腺癌根治术等手术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同时男性的脊髓损伤等外伤也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且在一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但具体到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可能因性别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长期吸烟可能影响血管健康,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脑血管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吸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进而影响膀胱的神经调控。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原因。同时,缺乏运动还可能影响脊髓的血液循环等,间接增加脊髓损伤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