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尿失禁是孕期常见问题,由生理结构变化、激素变化、体重增加等原因引发,有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类型,影响生活质量与健康,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腹压突然增加、及时就医评估等预防应对,孕妇要保持良好心态,注意个人卫生,日常活动小心,变化加重及时沟通医生。
发生原因
生理结构变化:随着孕期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会对膀胱产生压迫。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能会使膀胱的位置和压力发生改变,使得膀胱储存尿液的能力受到影响。例如,正常非孕期膀胱容量约为300-500ml,而孕期由于子宫压迫,膀胱容量可能会减小。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松弛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会导致骨盆底的肌肉和韧带松弛。骨盆底肌肉对于控制排尿起着重要作用,当这些肌肉和韧带松弛时,就容易出现尿失禁。比如,骨盆底肌肉的松弛可能使得尿道的关闭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
体重增加:孕期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重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加腹部压力。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高的情况,就更容易引发尿失禁。例如,孕妇在咳嗽时,腹部压力瞬间升高,而由于骨盆底肌肉和膀胱等结构的变化,无法有效抵抗这种压力,就会出现尿液流出。
类型及表现
压力性尿失禁:是孕妇尿失禁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快走或爬楼梯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例如,孕妇在打喷嚏时,突然出现少量尿液流出的情况。
急迫性尿失禁:孕妇可能会突然有强烈的尿意,还没来得及到达厕所就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这可能与孕期膀胱受到刺激等因素有关,比如子宫增大对膀胱的刺激可能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急迫性尿失禁。
对孕妇的影响
生活质量方面:孕妇尿失禁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不敢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像快速行走、爬楼梯等,因为担心出现尿失禁而限制自己的行动。同时,尿失禁带来的异味等问题也可能影响孕妇的心理状态,导致孕妇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健康方面:长期的尿失禁可能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为尿液长时间留在尿道周围,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尿失禁如果不得到良好的管理,可能会对盆底肌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影响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预防与应对措施
盆底肌锻炼:孕妇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来锻炼盆底肌。具体方法是孕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以进行多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尿失禁的情况。例如,孕妇可以在坐着、躺着或者站着的时候随时进行凯格尔运动。
控制体重: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避免体重增加过快过多。孕妇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均衡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但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运动可以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每周进行一定次数和时间的散步,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腹部压力对膀胱等器官的影响。
避免腹压突然增加:孕妇要注意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如避免突然用力咳嗽等。如果出现咳嗽等情况,可以尝试提前做好准备,如用手轻轻按住腹部等,以减轻腹压对膀胱的影响。
及时就医评估:如果孕妇尿失禁情况较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应的指导。例如,医生可能会进一步检查孕妇的盆底肌情况等,然后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在面对尿失禁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尿失禁而过于焦虑。要积极采取上述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等。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因为担心尿失禁而限制正常的生活,但也要尽量避免可能引发尿失禁的不利因素。如果在孕期尿失禁情况有明显变化或加重,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获得更好的医疗帮助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