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青光眼等眼部问题,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人群35-40岁首次全面检查,40岁后1-2年查一次,有家族史等特殊人群检查频率不同;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合理用眼(控制时间、注意环境)、适度运动(选合适方式并注意事项);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饮水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
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1.针对不同人群的检查频率
一般人群:35-40岁时应进行第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40岁以后每1-2年检查一次。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从18岁左右开始就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压和眼底,因为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特殊人群: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压和眼底。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并发青光眼,建议每年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眼底等项目,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连续用眼会使眼睛疲劳,增加眼压升高的风险。建议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办公族、学生等,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因过度用眼导致眼部问题。
注意用眼环境: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应保证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glare(眩光)。例如,使用台灯时,应选择无频闪、光线柔和的台灯,并且台灯的位置要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2.适度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青光眼。适合的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慢跑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压突然升高。游泳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对眼部也有好处,因为在水中眼球受到的压力相对稳定。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立即用冷水洗脸或洗澡,因为温度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三、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
血压控制目标: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严格,建议收缩压低于13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糖尿病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并发症也可能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相关。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运动,并按时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四、避免一些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
1.不要长时间低头
低头对眼压的影响:长时间低头看书、玩手机等姿势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可能导致眼压升高。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头部处于前倾位置,会影响眼部静脉回流,使眼压暂时性升高。建议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阅读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每隔一段时间要抬起头来活动一下颈部和眼部。
2.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饮水对眼压的影响:一次性大量饮水会使血液稀释,导致房水生成相对增多,从而引起眼压升高。因此,应避免一次性饮用超过300-500ml的水,建议少量多次饮水。例如,每次饮水不超过200ml,间隔一段时间再饮用。对于青光眼患者或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和饮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