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与遗传和环境有关,有远视力下降等症状,通过视力检查等诊断,可戴镜或手术矫正,要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预防;散光是眼球不同子午线屈光力不同致平行光线成两条焦线,多与角膜形态有关,有视力下降等症状,通过验光诊断,可戴镜或手术矫正,要注意眼部卫生和定期检查预防。
一、定义与成因
近视
定义: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屈光状态。
成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方面,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环境因素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诱因,比如学生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轴变长,引发近视。
散光
定义:散光是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的屈光状态。
成因:大部分散光与角膜的形态有关,先天性角膜形态不规则是常见原因,另外,眼部外伤、眼部手术等也可能导致散光。
二、症状表现
近视
主要症状是远视力下降,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近视力一般正常。随着近视度数加深,可能会出现眼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干涩、视物重影等,还可能伴有眼球突出等外观改变。
不同年龄的近视患者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近视若未及时矫正,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比如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内容,影响听课效率;青少年近视可能因视力下降影响体育活动等。
散光
散光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其视力下降程度与散光的类型和度数有关。单纯散光视力可能轻度下降,而不规则散光视力下降较为明显。此外,还可能出现视物变形,比如看直线的物体感觉弯曲,还会有视疲劳症状,表现为眼痛、头痛、流泪等,尤其在阅读时间较长时更容易出现。不同年龄段的散光患者,儿童散光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成年人散光可能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不适症状。
三、检查与诊断
近视
一般通过视力检查初步发现视力下降,然后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散瞳验光可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青少年由于眼睛调节力较强,散瞳验光能获得更准确的近视度数。例如,使用阿托品散瞳后验光,能排除睫状肌痉挛导致的假性近视,明确真性近视的度数。
散光
同样需要进行视力检查,然后通过验光检查来诊断。验光包括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等方法,通过验光可以确定散光的度数和轴位。比如电脑验光结合综合验光仪验光能准确检测出散光的相关参数。
四、矫正与预防
近视
矫正方法:主要有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以及屈光手术等。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验配相对简单;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近视患者适用,如高度近视、散光等,但需要注意佩戴卫生和眼部健康情况;屈光手术则适用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成年人,如LASIK等手术方式,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例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预防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是预防近视的关键阶段,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用眼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青少年时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减少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
散光
矫正方法:同样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来矫正。框架眼镜需要根据散光的度数和轴位准确配镜;角膜接触镜对于散光的矫正也有一定优势,尤其是RGP对不规则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好。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散光度数较高且稳定的成年人,也可以考虑屈光手术矫正散光,但手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预防措施: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部感染和外伤,因为眼部感染或外伤可能导致角膜形态改变,引发散光。在儿童期,要关注眼部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散光的因素。例如,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监测眼部发育,因为他们发生眼部异常包括散光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