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是食管黏膜炎性病变,由刺激或损伤致水肿充血,症状有烧心反酸等,检查靠胃镜等,治疗分一般和药物;食道癌是食管上皮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检查用胃镜等,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不同人群在症状、检查及治疗上有不同需考虑因素。
一、定义与本质
食道炎:是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其本质是食管黏膜的炎性病变,多由胃酸反流、刺激性食物、药物等因素引起,属于良性病变范畴。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本质是细胞的异常增殖,且这种增殖不受正常调控,会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是一种恶性疾病。
二、症状表现
食道炎
常见症状:主要有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反酸(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还可能出现吞咽疼痛,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可出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吞咽困难,但多为间歇性,在病情较轻时不影响正常进食量。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这与儿童食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以及对不适的表达能力有限有关;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其症状可能被掩盖或表现不典型。
食道癌
常见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吞咽异物感、胸骨后隐痛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发展到难咽流质食物,最终甚至唾液也难以咽下。患者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胸痛等症状,晚期患者由于肿瘤消耗等原因,体重明显下降,身体极度虚弱。不同性别患者在症状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可能与一些生活方式因素相关,比如男性吸烟、饮酒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三、检查方法
食道炎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炎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看到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需要谨慎评估,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检查过程安全;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需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
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动态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了解有无胃酸反流及其程度,有助于判断食道炎与胃酸反流的关系。
食道癌
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腔内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等,还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确诊食道癌的金标准。对于食道癌患者的胃镜检查,要注意观察肿瘤与食管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
食管钡餐造影:可以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充盈缺损等,对于发现食管病变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于不宜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CT检查:可以了解食管癌向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治疗原则
食道炎
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不同年龄人群需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的细节,儿童患者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等;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逐步调整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还可以使用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促进食管黏膜修复。药物使用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比如儿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食道癌
手术治疗:是早期食道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评估不同,比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好,手术预后可能相对较好;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放疗: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手术、化疗联合使用,对于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有一定作用。放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要精准定位以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要注意放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化疗:多用于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方案制定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化疗,老年患者要注意化疗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