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诊断涉及影像学、血液学、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可初筛,多层螺旋CT助判断分期,MRI及MRCP可补充和显示胰胆管;血液学检测CA19-9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内镜超声可清晰观察及活检,ERCP助诊断胰胆管疾病;穿刺活检获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一、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适用情况:是胰腺癌筛查的常用初筛手段,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大小等情况,能发现胰腺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较小的胰腺癌可能存在漏诊情况。它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相对较小,适合大多数人群初步排查,尤其对于无明显禁忌证的一般人群均可进行。
意义:能够初步显示胰腺有无肿块,了解胰腺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但对于早期胰腺癌或者位置较隐匿的胰腺癌显示不够清晰。
2.多层螺旋CT
适用情况: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肿瘤大小、部位、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只要没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均可进行。例如对于有胰腺癌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病史、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等)的人群,CT检查能较好地评估胰腺情况。
意义: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CT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等,有助于区分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对碘造影剂过敏或者超声、CT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MRI检查是很好的补充。其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更高,尤其适合于观察胰腺周围血管受侵情况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进行,对于有肾功能不全不能做增强CT的患者更具优势。
意义:MRCP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判断胰胆管梗阻的部位和原因有重要价值,而MRI平扫及增强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胰腺肿瘤的特征等。
二、血液学检查
1.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9-9
适用情况: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是其特异性不高,在其他一些消化道疾病(如胰腺炎、胆道梗阻等)也可能出现升高情况。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检测,不过对于本身有胆道疾病等可能影响CA19-9水平的人群需要综合分析。
意义:在胰腺癌患者中CA19-9往往会升高,可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但需要注意其水平升高不一定就是胰腺癌,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CA242、CA50等其他标志物
适用情况:这些标志物也可作为胰腺癌辅助诊断的参考指标,对于一些CA19-9不升高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同样适用于各年龄、性别人群检测。
意义: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但单独一个标志物的异常不能确诊胰腺癌。
三、内镜检查
1.内镜超声(EUS)
适用情况:对于常规超声难以检出的胰腺病变,内镜超声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胰腺实质及周围结构,尤其适合于判断胰腺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等。对于一般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耐受内镜检查的人群均可进行,但是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消化道狭窄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人群则不适合。
意义:可以在超声内镜下对胰腺病变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为明确胰腺癌提供可靠的依据,其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2.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诊断胰胆管疾病,对于怀疑胰腺癌导致胰胆管梗阻的患者可以进行ERCP检查,同时还可以在ERCP下取组织活检等。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
意义:能够直接观察胰胆管的情况,对于明确胰胆管梗阻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有助于胰腺癌的确诊。
四、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
适用情况:通过上述的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或者经皮胰腺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胰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影像学发现胰腺占位但性质不明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穿刺活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根据具体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穿刺,例如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出血倾向等患者需要谨慎。
意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通过对获取的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等,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胰腺癌还是其他病变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