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有一般表现、组织缺铁表现及其他表现。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疲劳乏力;组织缺铁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异食癖、体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其他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重度时呼吸循环系统表现如呼吸加快、心悸等,儿童相应表现更明显。
一、一般表现
(一)皮肤黏膜
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皮肤、黏膜会呈现苍白表现,以面色、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物质,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血液灌注相对减少,呈现苍白状态。儿童患者若存在缺铁性贫血,其皮肤苍白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皮肤相对较薄,皮下脂肪较少,面色苍白的表现可能更为直观地显现出来。
(二)疲劳乏力
机体各组织器官因缺氧而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精力不充沛,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容易感到疲惫。例如,原本可以轻松爬几层楼梯的人,患缺铁性贫血后可能爬一层楼梯就会气喘吁吁、感觉乏力。在儿童群体中,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倦,活动量较同龄儿童减少,不爱跑动等。这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影响了肌肉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肌肉收缩无力,进而出现疲劳乏力的表现。
二、组织缺铁表现
(一)精神行为异常
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如烦躁、易怒,婴幼儿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这可能与缺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代谢有关,铁是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所必需的元素,缺铁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精神行为的改变。对于儿童来说,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缺铁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会对其学习、情绪调节等产生不利影响。
(二)异食癖
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即偏好吞食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一表现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与缺铁导致的代谢紊乱可能有关。异食癖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状况,因为吞食非食物物质不仅不能为机体提供营养,还可能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在儿童患者中,异食癖的发生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肠道梗阻等。
(三)体力下降
患者的体力会明显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在进行体力活动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肌肉力量和耐力均受到影响,导致完成体力任务的能力下降。例如,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完成以往能够胜任的工作强度。对于儿童而言,体力下降可能表现为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如跑步速度慢、跳跃能力差等,这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社交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四)免疫功能降低
缺铁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这是因为铁是许多参与免疫反应的酶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缺铁会影响这些免疫相关物质的合成和功能,从而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在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铁性贫血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会导致儿童反复感染,影响其健康成长。
(五)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若患有缺铁性贫血,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因为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铁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各种生长相关物质的合成,从而干扰儿童的正常生长进程。例如,缺铁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同时,缺铁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影响,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不利作用。
三、其他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这是因为缺铁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黏膜的代谢和功能异常。例如,缺铁可能会使胃肠道黏膜萎缩,影响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引起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进一步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二)呼吸循环系统表现
在重度缺铁性贫血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加快、心悸等表现。这是由于机体缺氧,为了弥补氧气供应的不足,呼吸会代偿性加快,以增加通气量;同时,心脏会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来试图改善组织的氧气供应,从而出现心悸等症状。儿童患者由于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重度缺铁性贫血时这些呼吸循环系统的表现可能会更为明显,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避免对心肺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