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是因多种原因致用眼相关症状的眼部不适综合征,发病与长时间近距用眼、屈光不正等有关,症状有眼酸胀痛、视物模糊等,检查包括视力和眼肌功能等,治疗靠纠正习惯等,预防要控用眼时间等;干眼症是眼表泪膜稳态失衡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与泪液分泌、蒸发或成分异常有关,症状有眼干涩等,检查有泪液分泌试验等,治疗用补充泪液等,预防要改善用眼环境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视疲劳
视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不适综合征,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用眼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导致眼肌紧张、调节功能异常。例如,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需要不断调节焦距来看清屏幕内容,眼外肌持续收缩,容易引发视疲劳。另外,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未矫正或矫正不合适,会使眼睛过度使用调节,也会导致视疲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若存在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更容易出现视疲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也较易发生视疲劳。
干眼症
干眼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多因素眼表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或泪液成分异常有关。泪液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因素,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像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泪液分泌;眼部炎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也会影响泪液的分泌或成分。例如,长期使用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可能会破坏眼表的微环境,影响泪液成分,进而引发干眼症。
二、症状表现
视疲劳
主要症状包括眼睛酸胀、疼痛,尤其是眼眶周围的疼痛;视物模糊,可能是短暂的,经过休息后可缓解,但长时间用眼后又会出现;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表现可能不同,长时间从事精细用眼工作的人群,如程序员、刺绣工等,视疲劳症状可能更明显。对于儿童来说,视疲劳可能表现为频繁眨眼、揉眼、凑近视物等;老年人则可能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有眼部干涩感,但相对干眼症,干涩感不是最主要的突出症状。
干眼症
典型症状是眼睛干涩,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眼睛像缺水一样干燥。还可能出现异物感,觉得眼睛里有东西摩擦;畏光,对光线敏感,见到强光后眼睛不适;视物模糊,这种模糊可能是间歇性的,有时眨眼后可缓解。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干眼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等情况也可能发生;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等原因,干眼症发病率较高。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空气污染环境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干眼症的干涩等症状。
三、检查方法
视疲劳
一般会进行视力检查,了解屈光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屈光不正;还会进行眼肌功能检查,如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等检查,评估眼肌的调节功能。对于儿童视疲劳,还会关注屈光发育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以准确判断屈光状态。
干眼症
常用的检查有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的泪液分泌量来评估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用于评估泪膜的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提示泪膜不稳定;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眼表的情况,包括泪液的渗透压、角膜上皮的情况等。在不同年龄段检查时需注意,儿童进行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试剂,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多不适;老年人检查时要考虑其眼部可能存在的其他退行性变化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四、治疗与预防
视疲劳
治疗:首先要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等。对于屈光不正者,应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一般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通过休息、远眺、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症状。例如,每用眼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
预防: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控制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不同年龄段人群预防措施有所不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老年人要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状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干眼症
治疗:主要是补充泪液,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对于严重的干眼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促进泪液分泌的药物等。非药物治疗方面,要改善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有空调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等。
预防: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多眨眼,因为眨眼可以促进泪液分泌和分布。不同性别中,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要特别注意眼部保湿,可适当使用保湿的眼药水;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泪液分泌情况,平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有助于维护眼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