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是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致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受影响引发的贫血。病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面色苍白、乏力等)和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黏膜损害、吞咽困难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诊断结合病史、表现及检查,需与其他贫血鉴别;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并治基础病,预防要调整饮食、定期体检、治基础病。
一、定义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体内铁缺乏,进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贫血。
二、病因
(一)铁摄入不足
老年人常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从食物中摄入铁的量不足。例如,部分老年人因牙齿缺失、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等原因,饮食结构单一,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肝脏、豆类等)摄入过少。
(二)铁吸收障碍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铁的吸收。此外,一些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道寄生虫病等,也会干扰铁的正常吸收过程。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导致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铁与蛋白质结合及维生素B的吸收,进而影响铁的利用。
(三)铁丢失过多
老年人可能存在慢性失血的情况,如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胃癌、痔疮出血等)、泌尿系统出血、女性月经过多(虽老年女性月经多已停止,但如出现生殖系统肿瘤等情况也可能有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会使铁不断丢失,当铁的丢失量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引发缺铁性贫血。例如,消化道肿瘤患者长期少量出血,铁持续丢失,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老年人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面色苍白是由于贫血导致皮肤黏膜供血不足,血红蛋白携带氧减少,组织器官缺氧所致;乏力是因为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代谢功能下降;头晕、心悸则与脑供血不足、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以满足机体氧需求有关。
(二)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部分老年人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异食生米、泥土等),这是由于缺铁影响了神经系统的代谢功能。
黏膜损害:可出现口腔炎、舌炎,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舌头疼痛、味觉减退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等也是常见表现,这与铁缺乏影响了皮肤和毛发的正常代谢有关。
吞咽困难:少数老年人可能出现Plummer-Vinson综合征,表现为吞咽困难,这是由于食管黏膜萎缩、形成蹼所致。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减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这是因为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内含血红蛋白量减少。
(二)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血清铁浓度降低,正常成年男性血清铁为11-30μmol/L,成年女性为9-27μmol/L,老年人血清铁低于正常范围。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其浓度降低,正常男性血清铁蛋白为30-400μg/L,女性为15-200μg/L,老年人血清铁蛋白水平常低于正常,它能较敏感地反映体内铁储存情况。
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升高,正常成年男性为50-77μmol/L,女性为54-77μmol/L,老年人总铁结合力增加,这是因为铁缺乏时,运铁蛋白合成增加,导致总铁结合力升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老年人的病史(如饮食情况、慢性失血情况等)、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若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代谢检查显示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即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同时,还需进一步查找铁缺乏的原因,如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以排除消化道肿瘤等导致慢性失血的疾病。
(二)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地中海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等。地中海贫血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有家族史,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可发现异常血红蛋白成分;慢性病性贫血常伴有慢性炎症、感染、肿瘤等基础疾病,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与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指标不同。
六、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主要是补充铁剂,可选择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或注射铁剂(如蔗糖铁等)。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针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治疗,控制慢性失血。
(二)预防
饮食调整:老年人应保证饮食中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例如,每周可适当食用1-2次动物肝脏,每次50g左右;多吃菠菜等绿叶蔬菜,同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及铁代谢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铁缺乏情况并及时干预。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要加强监测。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影响铁摄入、吸收或导致铁丢失的基础疾病,如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控制慢性失血性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