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由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引发,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等是危险因素,有视力改变等表现,可通过眼底检查等诊断,治疗需控制基础病、激光或手术,预防要定期检查、控代谢指标和健康生活,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眼底出血的定义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的血管发生病变,包括血管壁的损伤、通透性改变等,进而引起眼底出血。
二、发病机制
1.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长期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血管的正常代谢和结构。高血糖可导致山梨醇通路激活,使细胞内山梨醇堆积,细胞水肿;同时,还会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出血。
2.血管新生异常: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一些细胞因子失衡,会刺激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的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会异常升高,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而这些新生血管稳定性差,易发生破裂出血。
三、危险因素
1.糖尿病病程: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而出现眼底出血的风险越高。通常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较明显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明显增加。
2.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不佳,如长期血糖波动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眼底血管病变。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9%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进展的速度比控制良好的患者快得多。
3.其他因素: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时,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同时,高血脂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影响眼底出血的发生。此外,妊娠也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情况,使原本稳定的病情出现眼底出血等变化。
四、临床表现
1.视力改变:眼底少量出血时,患者可能无明显视力下降,但当出血量较多时,会迅速出现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在短期内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甚至无光感。例如,大量玻璃体出血时,患者视物模糊,只能看到手动或光感。
2.眼前黑影飘动:当视网膜表面或玻璃体腔内有出血时,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类似蚊蝇飞舞。
3.眼底检查所见:通过眼底镜检查可发现视网膜上有出血病灶,出血可呈点状、片状或团块状分布。早期可能是微血管瘤破裂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范围扩大。
五、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直接眼底镜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视网膜的情况,了解有无出血、血管病变等。但对于较为细微的病变,可能需要散瞳后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如采用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发现早期的血管渗漏、新生血管等情况,有助于诊断糖尿病眼底出血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可以观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等结构的变化,对于判断出血对视网膜组织的影响,如是否导致视网膜水肿、黄斑区是否受累等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标,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对于减少眼底出血的发生风险也非常重要。
激光治疗:对于出现明显视网膜新生血管、较严重出血的患者,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激光可以封闭新生血管,减少进一步出血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状态。
玻璃体切割术:如果出现大量玻璃体出血且长期不吸收,或者伴有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玻璃体腔内的积血,修复视网膜。
2.预防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如每半年检查一次。
严格控制代谢指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保持良好的代谢状态,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眼底出血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整体健康,对预防眼底出血也有积极意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由于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在检查时需要家长的协助,同时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情况产生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眼底变化。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等因素,可能会使原本稳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在产科和眼科医生的共同监测下,合理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眼底出血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老年患者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