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微创手术是相对传统开胸手术的一种,适用于一般年龄非极端、身体状况可耐受等人群,具创伤小、恢复快优势,操作包括胸腔镜和腹腔镜部分,有出血、吻合口漏、肺部并发症等风险,术前需完善检查,术后要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等。
一、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定义
食管癌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的,主要是通过胸腔镜、腹腔镜等内镜器械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以较小的切口来完成食管癌的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一)适用人群情况
1.一般年龄因素:对于年龄不是特别极端的患者,若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均可考虑微创手术,但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仍需要一定的机体储备来应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比如一位70岁左右的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可根据病情评估是否适合微创手术。
2.性别方面:性别本身不是决定是否选择微创手术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等情况来综合判断。男性和女性患者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都可以考虑食管癌微创手术。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在术前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戒酒一段时间,以减少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提高手术耐受性。例如一位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前2-4周戒烟,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术前戒酒有助于保护肝脏功能等,利于术后恢复。
4.病史因素:若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以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需要评估心功能,若有心衰等情况,需要在心功能改善后再考虑手术;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在术前通过呼吸训练等改善肺功能,以耐受手术。
二、食管癌微创手术的优势
(一)创伤方面
1.传统开胸手术需要切开较大的胸部皮肤、肌肉等组织,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而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一般胸腔镜手术的切口在1-3cm左右,腹腔镜手术的切口也相对较小,大大减少了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能更早地活动肢体等,有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以胸腔镜手术为例,通过胸腔镜的放大作用,术者能更清晰地观察胸腔内的情况,操作更加精细,相对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牵拉损伤,进一步降低了创伤程度。
(二)术后恢复方面
1.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较快。一般来说,传统开胸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能在2周左右甚至更长,而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缩短至1周左右。患者能更早进食,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流食,而传统开胸手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肠道功能开始进食。
2.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患者能更快地进行康复锻炼,如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助于肺部扩张,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整体恢复。
三、食管癌微创手术的操作过程
(一)胸腔镜操作部分
1.首先在患者胸部建立操作通道,通过胸腔镜观察食管病变情况,游离食管周围组织,包括分离食管与周围血管、淋巴结等结构。例如要游离食管下段时,需要仔细分离与主动脉、下腔静脉等的关系,保证食管能够被完整游离出来。
2.进行淋巴结清扫,这是食管癌手术的重要环节,通过胸腔镜可以较为精准地清扫食管旁、纵隔等部位的淋巴结,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清除可能转移的淋巴结组织。
(二)腹腔镜操作部分(若为胸腹联合镜等情况)
1.对于腹腔镜部分,在腹部建立操作孔,观察腹腔内情况,游离胃等消化道器官,为后续的消化道重建做准备。比如游离胃大弯、胃小弯等血管弓,确保能够将胃游离并上提到胸腔与食管进行吻合。
2.然后进行消化道重建,将游离好的胃与食管残端进行吻合,一般采用吻合器等器械进行吻合,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减少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食管癌微创手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风险
1.出血风险:虽然微创手术创伤小,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尤其是在游离血管或淋巴结时。不过由于内镜操作的精细性,相对传统开胸手术出血风险有所降低,但仍需要术者熟练操作来避免。
2.吻合口漏风险:消化道重建后的吻合口漏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微创手术在吻合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发生可能。一般与吻合口血供、吻合技术、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患者营养状况差,可能影响吻合口的愈合,增加吻合口漏的风险。
3.肺部并发症风险:尽管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呼吸功能相对较快,但仍有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可能。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本身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需要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吹气球等,以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
(二)注意事项
1.患者术前需要完善全面的检查,包括心肺功能评估、肝肾功能检查、肿瘤分期评估等,以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手术可行性。
2.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情况等,若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引流液异常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术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吻合口愈合等。
3.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包括定期翻身、拍背等,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指标,如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