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胰腺癌在定义、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相对少见,发病年龄高峰40-60岁,总体预后相对较好;胰腺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上升,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
一、疾病定义与来源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起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肿瘤,可产生生物活性胺或多肽激素,能引起内分泌症状,其肿瘤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表达,包括突触素、嗜铬粒蛋白等阳性表达。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涉及多种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分子机制。
二、流行病学特点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相对少见,占胰腺肿瘤的2%-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倾向。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吸烟、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慢性胰腺炎等是其高危因素。
三、病理特征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楚,可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多为实性,颜色因有无出血、坏死等而有所不同,可为灰白色、粉红色等。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菊形团状等结构,细胞形态相对一致,核分裂象少见。根据功能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根据分泌的激素不同出现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如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引起低血糖症状等。
胰腺癌:大体上多为灰白色质硬肿块,边界不清,常浸润周围组织。显微镜下主要有导管腺癌、腺泡细胞癌等类型,导管腺癌占大多数,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或实性团块,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常伴有间质的促纤维组织反应。
四、临床表现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根据分泌激素不同表现各异,如胃泌素瘤可引起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胰岛素瘤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症状,如心悸、手抖、意识障碍等;生长抑素瘤可引起脂肪泻、糖尿病、胆囊结石等。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后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腹部肿块等非特异性症状。
胰腺癌: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或胀痛,可向腰背部放射;黄疸,多为进行性加重的梗阻性黄疸,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黄、大便陶土色等;消瘦、乏力,由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体重明显下降,全身乏力;还可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五、诊断方法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影像学检查:超声内镜(EUS)可发现小于1cm的肿瘤,增强CT或MRI可见肿瘤多为富血供,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下降;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SRS)对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均有诊断价值,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特点进行显像。
实验室检查: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检测相应激素水平,如胰岛素瘤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胃泌素瘤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等;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检测嗜铬粒蛋白A(CgA)等肿瘤标志物,CgA水平常升高,但特异性不高。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等检查。
胰腺癌: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作为初筛检查,可见胰腺占位病变;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胰腺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胆总管、胰管梗阻的显示更清晰。
肿瘤标志物检查:糖类抗原19-9(CA19-9)是最常用的胰腺癌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高,胰腺炎、胆道梗阻等良性疾病也可引起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病理检查:通过胰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胰腺癌的病理类型以导管腺癌为主,通过病理可明确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情况。
六、治疗方法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可切除的局限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应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部位和分期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性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根据分泌的激素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胰岛素瘤出现低血糖时可静脉补充葡萄糖,胃泌素瘤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对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可使用靶向药物如依维莫司等,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发挥作用。
胰腺癌:
手术治疗:早期胰腺癌有手术切除机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经典术式,对于胰体尾癌可采用胰体尾切除术,但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约15%-20%。
化疗: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胰腺癌的姑息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等药物联合方案。
放疗:可用于术前、术后辅助放疗或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放疗,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等。
七、预后情况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总体预后相对较好,尤其是局限性、可切除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经过手术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50%-70%以上;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也相对优于胰腺癌,但如果是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预后则相对较差。
胰腺癌:预后极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即使接受手术治疗,复发转移率高,且对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敏感性较差,因此预后远远不如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