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成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视疲劳、视物变形等,检查诊断有视力和验光检查,矫正方法有佩戴眼镜和手术矫正,预防措施针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各有不同,儿童青少年需增加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用眼习惯,成年人要保持良好用眼环境、定期眼部检查。
一、近视散光的定义
近视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近视是指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散光是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该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晰的图像。
二、近视散光的成因
(一)遗传因素
1.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如果家族中有近视或散光的遗传史,那么个体发生近视散光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而散光的遗传也与基因有关,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眼球的发育,从而导致散光的发生。
2.从性别角度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性别在遗传导致近视散光方面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在用眼习惯等后天因素上可能存在不同,进而对近视散光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二)环境因素
1.用眼习惯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的调节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眼球的形态发生改变,增加近视散光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每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近视散光的发生率较同龄合理用眼的孩子更高。
不良的用眼姿势,如躺着看书、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等,也会影响眼球的屈光状态。
2.生活方式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会使儿童患近视的风险增加,而户外活动不足与散光的发生是否存在直接关联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整体的用眼环境不佳会共同影响屈光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眼球发育的关键阶段,户外活动时间少会干扰正常的眼球发育过程,增加近视散光的可能性;成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室内近距离用眼为主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屈光状态的变化,出现近视散光等问题。
三、近视散光的症状
(一)视力下降
无论是近视还是散光,都会导致视力下降。近视患者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而散光患者则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晰。例如,近视散光的患者在看黑板上的字时会感觉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识别细节。
(二)视疲劳
由于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试图看清物体,近视散光患者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睛酸胀、疼痛、干涩、头痛等。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症状会更加明显。对于儿童来说,视疲劳可能会影响其学习效率和眼球的正常发育;成年人则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长期的视疲劳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近视散光的程度。
(三)视物变形
散光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视物变形的情况,比如看直线的物体感觉变成弯曲的等。
四、近视散光的检查与诊断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区分是近视还是散光导致的视力问题。例如,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能得到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数值。
(二)验光检查
1.主观验光:让患者通过主观感受来判断镜片的清晰度,从而确定合适的屈光度数。医生会让患者在不同度数的镜片下进行比较,找到最清晰的度数组合。
2.客观验光:包括电脑验光等方法,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眼球的屈光状态,获取初步的屈光度数信息。电脑验光可以快速得到患者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散光轴位等数据,但还需要结合主观验光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确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调节能力较强,客观验光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散瞳验光,以麻痹睫状肌,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屈光度数。
五、近视散光的矫正方法
(一)佩戴眼镜
1.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患者的近视和散光度数,定制合适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佩戴方便,价格相对较为亲民,而且可以随时摘取。对于儿童来说,选择合适的框架眼镜需要考虑镜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镜框过小或过大影响佩戴效果和眼球发育;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款式的框架眼镜。
2.隐形眼镜: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软性隐形眼镜佩戴较为舒适,但需要注意卫生护理,避免感染。RGP对于矫正散光的效果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一些不规则散光的患者。不过,隐形眼镜的佩戴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并且不适合长时间连续佩戴,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不建议过早佩戴隐形眼镜。
(二)手术矫正
1.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于年龄在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的患者。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和散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排除眼部疾病等禁忌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成年人眼部发育基本稳定,符合手术条件的可以考虑准分子激光手术,但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
2.ICL晶体植入术:对于一些高度近视和散光的患者,可以考虑ICL晶体植入术。这种手术是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它不需要切削角膜,保留了眼球的完整性,对于一些不适合激光手术的患者是一种选择,但同样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
六、近视散光的预防措施
(一)儿童青少年群体
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抑制眼轴的伸长,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2.培养良好用眼习惯:教导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隔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建议不超过1-2小时。
(二)成年人群体
1.保持良好用眼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合适的照明度,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放松眼睛。
2.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成年人也应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近视散光家族史或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群,及时发现屈光状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