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
小儿缺铁性贫血核心机制是铁作为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当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时,骨髓造血功能因原料缺乏而受限,红细胞生成减少且体积变小、色素变浅,最终引发贫血。
该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主要与需求增加(如快速生长期)和摄入不足(如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相关。此外,早产儿、双胎儿因体内铁储备少,或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铁吸收不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劳、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出现异食癖、心跳加快甚至心力衰竭。
小儿需要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药物,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2-3个月可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