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缺铁性贫血通常是可以治好的,但治疗周期较长,需要规范治疗和长期护理。

重度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严重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发严重的贫血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乏力、头晕、心慌、气短、面色苍白、肢体浮肿,甚至影响心脏功能和日常活动。治疗上首先需要明确缺铁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慢性失血如月经量过多、消化道出血、饮食中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等,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包括口服铁剂和注射铁剂,补充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根据结果调整剂量。此外,还需通过饮食辅助补充,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蛋黄、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
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贫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铁剂不耐受、病因无法明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贫血对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