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主要与盆底肌松弛、神经功能异常、尿路感染或结石、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相关。

1.盆底肌松弛
女性因妊娠、分娩或长期腹压增高(如肥胖、慢性咳嗽),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拉伸损伤,膀胱颈及尿道支撑力下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时漏尿)。男性前列腺术后也可能因局部结构改变出现类似问题。
2.神经功能异常
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或脊髓损伤等疾病会干扰神经信号传递,使膀胱无法感知尿意或尿道括约肌失控,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突然强烈尿意后漏尿)或充溢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后被动溢尿)。
3.尿路感染或结石
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会刺激膀胱黏膜,引发频繁尿意甚至漏尿;膀胱结石或尿道狭窄可能阻塞尿液排出,导致膀胱过度扩张,最终引发尿失禁。
4.药物副作用
某些降压药(如α受体阻滞剂)、镇静剂或利尿剂可能影响膀胱功能,增加尿失禁风险。
尿失禁并非衰老的必然表现,长期漏尿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若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切勿因尴尬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