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肾虚可采取饮食调整、运动疗法、作息管理、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
1.饮食调整
从中医“药食同源”理念,脾虚肾虚者宜选健脾益肾食材,如山药能补脾养胃、益肾涩精,小米可健脾和胃,黑豆能补肾益阴,莲子可补脾止泻、益肾固涩。需避生冷油腻,生冷伤脾阳,油腻碍脾运化,易加重脾肾负担,通过饮食助脾肾恢复运化与固摄功能。
2.运动疗法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度运动可助气血运行,养脾肾。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和缓运动,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谷精微;也可练提肛运动,中医称“撮谷道”,可固肾涩精,增强肾固摄能力。避免剧烈运动,防耗气伤精,反而损脾肾。
3.作息管理
中医讲究“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作息对脾肾养护关键。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是肾经、脾经当令,需此时安睡,助肾藏精、脾运化。避免熬夜,熬夜耗伤肾精、损脾阳;也忌睡懒觉,易致脾运化功能懈怠,通过规律作息帮脾肾养正气。
4.药物治疗
脾虚为主者,可遵医嘱选四君子丸等药物,能够健脾益气;肾虚为主者,肾阳虚可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以温补肾阳,肾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以滋补肾阴。如果脾肾两虚,可辨证加减,如在健脾方中加枸杞子、菟丝子补肾,需遵医嘱,据体质调整,达脾肾同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