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受代谢、局部、其他因素影响。代谢因素包括尿液成分异常(与个体代谢功能及不同年龄代谢差异有关)和尿pH值改变(不同生活方式、年龄影响尿pH值进而影响结石);局部因素有尿路感染(不同性别、年龄易感)和尿路梗阻(不同年龄梗阻原因不同);其他因素包含饮食因素(不同年龄饮食结构差异影响)和药物因素(不同个体及年龄对药物致结石风险不同)。
尿pH值改变:尿液酸碱度影响结石的形成。尿酸结石多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镁铵结石则易在碱性尿中形成。不同生活方式会影响尿pH值,比如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使尿液呈酸性,而长期素食者尿液可能偏碱性。年龄方面,儿童的尿液pH值可能因饮食等因素与成年人不同,比如儿童如果摄入过多含糖饮料等可能影响尿液pH值,增加结石风险。
局部因素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时,细菌、脓块等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使尿液中的矿物质围绕其沉积形成结石。例如,变形杆菌等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镁铵和磷酸钙结石的形成。不同性别中,女性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结构特点,相对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从而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风险。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尿路感染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也可能引发结石;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也是泌尿系统结石的易感人群。
尿路梗阻: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局部潴留,使晶体物质沉积,容易形成结石。常见的引起尿路梗阻的原因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比如前列腺增生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会引起尿路梗阻,进而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尿路梗阻的原因不同,儿童尿路梗阻多由先天性畸形引起,成年人可能因结石、肿瘤等导致,老年人则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其他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饮水不足会使尿液浓缩,导致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易形成结石。此外,高动物蛋白、高糖饮食也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有关。高动物蛋白饮食会使尿中钙和尿酸含量增加;高糖饮食可促进肠道吸收钙和草酸,从而增加尿液中相关成分浓度。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儿童如果过度饮用含糖饮料、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影响结石形成;老年人如果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高嘌呤、高钙食物等也容易引发结石。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导致结石形成,如氨苯蝶啶、硅酸盐、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尿液中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时,可析出结晶,形成结石核心。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不同,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易导致结石的药物时,结石形成的风险会更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可能导致结石的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相关药物也需密切关注结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