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需多方面处理,能进食的尽早喂养;不能经口或经口喂养血糖不维持正常的静脉补葡萄糖,按情况调速度;由内分泌疾病或遗传代谢病导致的要针对病因治疗;早产儿和有过低血糖病史的新生儿有特殊注意事项,如早产儿监测等,有病史的要密切监测等以纠正低血糖及防复发。
一、早期喂养
对于能进食的低血糖新生儿,应尽早开始喂养。正常足月儿生后1小时左右可开始喂母乳,早产儿或吸吮力差的新生儿可适当调整喂养方式,通过尽早喂养来提供能量,维持血糖水平。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糖原储备有限,早期喂养能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是纠正低血糖的基础措施,能有效减少因饥饿导致的低血糖进一步加重。
二、静脉补充葡萄糖
1.适用情况: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血糖不能维持正常的低血糖新生儿,需静脉补充葡萄糖。一般选用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2.输注速度:根据新生儿血糖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开始时可按6-8mg/(kg·min)的速度输注,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例如,在输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若血糖仍未回升至正常范围,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但要注意避免血糖上升过快过高。这是因为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可能会对新生儿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逐渐调整输注速度,可平稳地提升血糖至正常水平,同时减少代谢紊乱的风险。
三、病因治疗
1.内分泌疾病相关:如果新生儿低血糖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垂体功能减退等,需要针对相应的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先天性垂体功能减退可能需要补充相应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纠正低血糖。这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内分泌替代治疗措施。
2.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对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如半乳糖血症等,需要限制相应的饮食摄入。半乳糖血症患儿需要限制含乳糖的食物摄入,以减少半乳糖的来源,从而改善低血糖状况。这需要通过遗传代谢病的相关检测明确诊断后,进行特殊的饮食管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糖原储备更少,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更差。在治疗低血糖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喂养时要注意喂养的耐受性,静脉补充葡萄糖时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浓度,防止出现高血糖等并发症。因为早产儿的代谢调节功能不完善,过快或过高浓度的葡萄糖输入可能会对其未成熟的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2.有病史的新生儿:对于有过低血糖病史的新生儿,再次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在后续的喂养和护理中,要更加注重血糖的监测,提前做好喂养准备,一旦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如烦躁、呼吸暂停、嗜睡等)要及时进行血糖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要积极寻找并处理可能导致复发低血糖的病因,如是否存在持续的内分泌异常或遗传代谢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