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有多数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但活动期可现轻度贫血等,炎症标志物血沉和C反应蛋白活动期常升高,约九成患者HLA-B27阳性但阴性不能排除病需结合临床等;影像学X线早期见骶髂关节骨质疏松等晚期有融合等,CT较X线更敏感早期病变,MRI可发现早期炎性改变助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常下腰背痛夜间或晨起明显伴晨僵超三月,部分有关节外表现;体格检查有“4”字试验阳性等体征辅助诊断;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考虑骨骼发育特点选辐射小检查,妊娠期优先非辐射或低剂量检查,老年结合基础病合理选项目避免过度影响。
一、实验室检查
1.1血常规:多数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疾病活动期可能出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或血小板计数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病情。
1.2炎症标志物: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疾病活动期常升高,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度的指标,ESR增快、CRP水平升高提示炎症较活跃。
1.3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但HLA-B27阴性不能排除该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综合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2.1X线检查:早期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模糊等,随病情进展,晚期可出现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初步影像学手段,但对早期病变敏感度有限。
2.2CT检查:相较于X线,CT能更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细微结构,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更敏感,可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轻微骨质破坏。
2.3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时,MRI可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炎性改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但X线、CT无明显异常的患者。
三、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3.1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下腰背痛,疼痛多在夜间或晨起时明显,伴晨僵,症状可持续3个月以上,活动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眼部炎症等关节外表现。
3.2体格检查:常见“4”字试验阳性(患者仰卧,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并外展外旋,外踝置于对侧大腿上,检查者下压患者膝部,若骶髂关节出现疼痛为阳性)、骶髂关节压痛、脊柱活动度受限(如Schober试验:测量患者直立位时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10cm处及向上10cm处的距离,脊柱前屈时两点间距增加<5cm提示脊柱活动度受限)等体征,可辅助诊断。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儿童骨骼发育特点,影像学检查应权衡辐射风险,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妊娠期女性检查需重点关注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用非辐射或辐射剂量低的检查手段,如优先考虑MRI等;老年患者检查时要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项目,避免因检查对其身体机能产生过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