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致尿失禁由咳嗽时腹压增加致尿道括约肌无法对抗压力变化引起,有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盆底肌训练、控制体重、治疗基础疾病,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中老年女性要定期检查等,儿童要及时就医评估干预,肥胖儿童控制体重要健康方式。
一、了解咳嗽致尿失禁的原因
咳嗽时腹压增加,尿道括约肌不能有效对抗这种压力变化,从而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见于多种情况,比如中老年女性因盆底肌松弛,本身就有一定的尿失禁风险,再加上咳嗽等腹压增高动作就容易诱发;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多,腹压增加更明显;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咳嗽的患者也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盆底肌训练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有尿失禁风险或已出现情况的人群,尤其适合中老年女性。
具体方法: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患者可以平卧在床上,双腿屈膝,像排便后收缩肛门那样,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也可以在站立或坐姿时进行类似收缩动作。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能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提高尿道括约肌对抗腹压的能力,从而改善咳嗽时尿失禁的情况。
控制体重
适用人群:肥胖人群。
重要性: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可减少腹压对尿道的影响。例如,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是18.5-23.9,超过该范围的人群应通过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同时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治疗基础疾病
适用人群: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导致长期咳嗽的人群。
具体做法: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根据病情进行规范治疗,如在急性发作期积极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如果是哮喘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以减少咳嗽发作频率。只有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咳嗽减少,才能从根源上减轻腹压增加对尿道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中老年女性:除了上述训练和控制体重外,要特别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盆底肌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阴道哑铃等辅助工具进行盆底肌训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慢性咳嗽的诱发因素,如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儿童:儿童出现咳嗽致尿失禁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盆底肌发育等情况有关,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具体原因,可能需要进行专业的儿科康复评估和相应干预,如简单的盆底肌刺激训练等,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适当的操作。
肥胖儿童:肥胖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时,在控制体重方面,要注意采用健康的方式,避免过度节食影响生长发育,可通过增加儿童喜爱的适度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热量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