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与痛风在病因、症状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准确鉴别,医生会据此采取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需综合考虑各自特点进行诊断处理,如跟腱炎高发人群避免过度运动,痛风患者控制饮食作息减少发作。
一、病因方面
跟腱炎:多因过度使用跟腱引起,比如长期进行跑跳等运动的人群,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导致跟腱发生劳损、退变等,常见于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等经常需要足部剧烈活动的人群;另外,局部的感染等也可能引发跟腱炎,但相对较少见。
痛风: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饮酒(尤其是啤酒)、肥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以及有痛风家族史等因素都可能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
二、症状表现方面
跟腱炎:主要表现为跟腱部位的疼痛、肿胀,在活动跟腱时疼痛加剧,比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动作时疼痛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行走功能。查体可发现跟腱局部有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等。
痛风:常突然发作,多在夜间或清晨发病,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跟腱周围等部位,疼痛剧烈,呈刀割样、撕裂样或咬噬样,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皮肤温度升高,关节活动受限。发作具有自限性,若不治疗,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跟腱炎: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超声检查可发现跟腱增厚、回声不均等,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跟腱的损伤情况。
痛风:血尿酸测定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血尿酸水平通常升高,但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能正常;关节液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此外,尿常规检查可能发现尿酸结晶等。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跟腱炎:超声检查可见跟腱增厚、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跟腱内有低回声区等;MRI检查可显示跟腱的水肿、变性、撕裂等情况,能更精确地评估跟腱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超声可能发现关节液内有尿酸盐结晶,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可发现关节软骨破坏、骨质侵蚀等表现,X线检查在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发现关节面不规则、骨质硬化等改变。
总之,跟腱炎和痛风在病因、症状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医生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段、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诊断和处理时需综合考虑各自的特点,比如运动员等跟腱炎高发人群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痛风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规律作息等以减少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