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肺叶充血水肿,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多等,儿童代偿弱、婴幼儿变化快)、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天,肺泡充满相关物质致肺叶实变,X线见大片浸润或实变影及“空气支气管征”,一般无性别差异,患病需保证患儿休息)、灰色肝样变期(发病5-6天,肺泡内变化致肺叶颜色灰白,X线表现同红色肝样变期,有基础肺部疾病史患儿易症状加重)、溶解消散期(发病7天后,渗出物吸收肺组织恢复,X线实变阴影密度减低,老年患者恢复慢需加强营养和呼吸锻炼,儿童需营养睡眠并防再次感染)。
病理表现:发病第1-2天,肺叶充血水肿,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稍低。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大叶性肺炎在充血水肿期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体征变化。婴幼儿由于呼吸、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要格外关注呼吸频率、心率等变化。
红色肝样变期
病理表现:发病第3-4天,肺泡内充满红细胞、纤维素和少量中性粒细胞,致使肺叶实变,质地变实如肝脏,切面呈红色。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特殊表现,但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护理时需注意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如女童要注意会阴部清洁等基础护理。
生活方式影响:患病期间需保证患儿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儿(如长期熬夜等),患病时更要强调充足休息以促进恢复。
灰色肝样变期
病理表现:发病第5-6天,肺泡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渗出的纤维素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肺叶依然实变,但因红细胞被吸收,颜色由红色转为灰白色。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与红色肝样变期相似,仍可见大片实变影及“空气支气管征”。
病史因素影响: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儿,如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等病史,在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情况,需提前评估并加强监测。
溶解消散期
病理表现:发病第7天后,病原菌被消灭,渗出物被吸收,肺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结构。
影像学表现:实变阴影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最终可完全吸收,少数患者可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患者在溶解消散期身体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机体修复。同时,要鼓励老年患者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但要注意根据患者体力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患者在溶解消散期也要注意营养补充,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且要避免再次感染,如在季节变化时注意增减衣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