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病灶是肺部组织受损后自我修复形成的纤维瘢痕组织,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网格状影、蜂窝状改变等表现,会影响肺功能,可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性肺损伤、放射性肺炎等多种疾病。
常见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的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肺纤维化病灶相关情况。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肺组织的生理性退变,在受到外界损伤因素影响时,更难有效恢复正常结构,从而更容易形成肺纤维化病灶。
生活方式
吸烟: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肺部组织。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刺激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受损,进而增加肺纤维化病灶形成的风险。据相关研究,吸烟者患肺纤维化相关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长期接触粉尘:如长期在矿山开采、建筑工地等环境中工作的人群,长期吸入粉尘,粉尘会沉积在肺部,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步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肺纤维化病灶。
病史因素
肺部疾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肺部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肺部组织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修复过程容易出现异常,使得肺纤维化病灶更容易形成。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不断损伤气道及周围肺组织,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病灶。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肺部时,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肺纤维化病灶的产生。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约有10%-20%会出现肺部受累,其中部分会发展为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病灶的影像学表现
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如胸部CT可发现肺纤维化病灶的特征性表现。通常表现为肺部网格状影、蜂窝状改变等。网格状影是由于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在CT上表现为肺组织内呈网格样的高密度影;蜂窝状改变则是更严重的肺纤维化表现,呈现出类似蜂窝状的囊腔样结构,囊腔壁较厚。
肺纤维化病灶对肺功能的影响
肺纤维化病灶会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由于纤维组织的沉积,肺的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导致患者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减少、肺总量减少等。在换气功能方面,因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会出现低氧血症,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气促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
肺纤维化病灶的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
肺纤维化病灶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主要病理特征就是肺间质纤维化,可在肺部形成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灶;此外,如药物性肺损伤、放射性肺炎等也会导致肺纤维化病灶的出现,药物如胺碘酮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肺部的纤维化改变,胸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一定时间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炎进而发展为肺纤维化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