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潴留需先明确病因,常见有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然后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导尿、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再针对病因治疗,前列腺增生可观察等待、药物或手术,神经源性膀胱针对原发病并膀胱功能管理,尿道狭窄可尿道扩张或手术,最后定期监测随访。
一、明确病因
慢性尿潴留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常见病因包括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不同病因的人群有不同特点,比如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尿道狭窄可能有尿道损伤、感染等病史。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导尿:如果患者有明显尿潴留症状,首先可考虑导尿。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进行间歇性导尿;但对于存在感染风险较高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但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尿适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急性尿潴留缓解,对于慢性尿潴留也可作为暂时缓解症状的方法,不同人群导尿操作需注意无菌等要求,比如儿童导尿要更轻柔规范。
膀胱训练: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例如开始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至3-4小时一次,这种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训练进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训练。
盆底肌训练:对于因盆底肌功能失调等导致的慢性尿潴留,盆底肌训练可能有帮助。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排尿功能。不同性别都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女性在产后等情况更应关注盆底肌训练,男性也可通过收缩肛门等类似动作进行盆底肌训练。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前列腺增生:如果是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对于症状较轻、未影响生活的患者,可先观察等待;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但药物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比如年龄较大、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针对神经系统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膀胱功能管理。可使用药物改善逼尿肌功能,如M受体拮抗剂等,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还可考虑间歇导尿等膀胱管理方法。
尿道狭窄:尿道狭窄导致的慢性尿潴留,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的尿道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尿道吻合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情况来定。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慢性尿潴留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泌尿系统情况。不同人群监测频率可能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同时要定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排尿功能得到良好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