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有多种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约占80%,多突然发生,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胸痛约占70%,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咯血约占30%,多为小量咯血;晕厥可为首发症状,发生率13%-26%;部分患者有烦躁不安等情绪;还有咳嗽、心悸、下肢肿胀疼痛等其他症状,下肢肿胀疼痛因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常为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婴儿可能出现鼻翼扇动、呼吸频率明显增快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会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胸痛
具体表现:约占70%,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多为突然发生,疼痛部位不固定,可位于胸骨后或单侧胸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是因为肺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胸膜引起。心绞痛样胸痛较少见,但疼痛剧烈,常伴有濒死感,多由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电图可无特异性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患者表述胸痛可能不如成人准确,可能表现为哭闹、拒动等;老年患者胸痛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仔细鉴别。
咯血
具体表现: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发生率约占30%。多在肺栓塞发生后24小时内出现,咯出的血一般为鲜红色,其发生机制是肺栓塞导致肺组织梗死,肺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咯血相对少见,若发生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老年患者咯血可能与基础肺部疾病叠加,需注意与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相鉴别。
晕厥
具体表现:可为肺栓塞的首发症状,发生率约占13%-26%。多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恢复,也可反复发作。发生机制主要是肺栓塞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发生晕厥可能与心肺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需警惕是否为肺栓塞等严重疾病引起;老年患者晕厥可能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要综合评估。
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具体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等情绪,甚至有濒死感,这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导致的身体不适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有关。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精神差等;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多,对这种不适的耐受和表达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需关注其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其他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发生率约占37%-52%,是由于肺栓塞刺激气道引起。
心悸:发生率约占10%-18%,是因为肺栓塞导致心脏功能改变,如右心负荷增加等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患者可感觉心跳加快、心慌等。
下肢肿胀、疼痛:约50%-70%的患者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这是因为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往往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