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患儿相对易患肺炎,原因在于其肺血流量增加致肺淤血,影响呼吸道防御功能,且整体免疫功能受影响、抵抗力下降,临床需加强呼吸道护理并关注心脏情况积极干预。
一、血液循环及肺血流情况
1.肺血流量增加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会出现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肺循环是接受右心室泵出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而房间隔缺损时大量血液流入肺循环,使肺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卵圆孔未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左向右分流增加肺血流量(如存在右心房压力增高时)。肺循环血流量增多使得肺部淤血,为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即肺炎。例如,有研究表明,房间隔缺损患儿肺循环血流量较正常儿童显著增多,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群体。
从年龄因素来看,婴幼儿时期心脏功能相对较弱,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引起的肺血流变化对肺部的影响更为明显。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呼吸道防御功能本身相对不完善,在肺血流增加的基础上,更易发生肺炎。
2.肺淤血与呼吸道防御功能
肺淤血会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也会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肺部淤血使得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纤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分泌物等。例如,肺淤血时,呼吸道黏膜的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减退,导致痰液等分泌物在呼吸道内积聚,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进而引发肺炎。对于女性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存在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可能在青春期等特殊时期,身体代谢等情况变化,使得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对更明显,增加肺炎发生风险;而有相关病史的患儿,如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患儿,其肺部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更容易再次发生肺炎。
二、免疫功能与感染易感性
1.整体免疫功能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包括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身体整体状况相对较差,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心脏功能不全时,机体的营养物质供应、氧供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例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清除能力下降。研究发现,房间隔缺损患儿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低于正常儿童,使得机体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肺炎。
从生活方式角度,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患儿如果存在运动量较大、劳累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免疫功能。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若没有合理安排其休息,过度喂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患儿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肺炎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的患儿相对容易得肺炎,在临床中对于这类患儿要加强呼吸道护理,积极防治肺炎,同时密切关注心脏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脏相关疾病的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