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有不同程度发绀和肺气肿体征等;失代偿期包括呼吸衰竭(有呼吸困难加重、肺性脑病表现及相应体征)和右心衰竭(气促更明显、有相应症状和体征),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影响。
代偿期: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例如,长期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可缓解,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
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大。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症状可能更不典型,活动后气短等表现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儿童患者极为罕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若有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基础等情况,出现类似表现需高度警惕。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患者,其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更易进展,从而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的发生风险,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延缓病情进展重要。
病史影响: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史的患者,更易进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需长期监测病情。
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等,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例如,患者原有气促明显加重,不能平卧,伴有意识障碍等。
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右心衰竭:
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缺乏、腹胀、恶心等。例如,患者出现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延,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脏淤血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体征: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在失代偿期时,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更差,肺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病情变化更迅速。儿童患者几乎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情况,若有相关严重基础疾病,病情进展极快,需紧急处理。
生活方式影响:失代偿期患者若仍继续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程度,应严格劝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病史影响:有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进入失代偿期的风险更高,需重视原发病的规范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入失代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