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神经病变致感觉运动异常、皮肤干燥皲裂及血管舒缩异常,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血供减少、微血管病变致微循环障碍,感染因足部感觉减退和血运差易受病原体入侵且难控易蔓延,不同人群影响程度有别,最终致足部出现溃疡、感染、坏疽等严重问题。
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周围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受损后,患者对疼痛、温度、压力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察觉到足部的微小创伤,如鞋子里的小石子摩擦、长时间行走导致的轻微擦伤等。随着病情进展,运动神经也可能受累,导致足部肌肉萎缩、畸形,如爪形趾、马蹄足等,这些畸形会使足部受力不均,进一步增加局部皮肤破溃的风险。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同样会出现神经病变相关问题,只是儿童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神经病变,对足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足部皮肤的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皲裂,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通道。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导致足部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
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这些因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血液供应减少。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随着年龄增长,血管本身就有逐渐老化的趋势,再加上糖尿病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会加快。足部处于肢体末端,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当血管严重狭窄时,足部组织就会出现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儿童糖尿病患者中血管病变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长期的代谢紊乱等情况,也可能逐渐出现血管病变相关问题。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和视网膜等,但也会影响足部的微血管。足部微血管的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缺血状态。
感染因素
由于足部存在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减退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血液循环差,足部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一旦皮肤出现破溃,细菌就会侵入组织,引发感染。而且,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向深部组织蔓延,甚至引起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足部的小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在高血糖环境下,细菌繁殖迅速,感染可能在短时间内加重,导致足部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恢复较慢;而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总之,糖尿病足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中,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最终都可能导致足部出现溃疡、感染、坏疽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