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降低肺心病发生风险及防止已患患者病情恶化,需积极防治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诱发因素(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并关注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
一、积极防治原发病
肺心病主要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积极防治引起肺心病的原发病至关重要,比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避免烟雾、粉尘等有害气体的吸入,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尽早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累及肺部及心脏。
二、提高机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以维生素C为例,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一般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建议在100mg左右,可通过多吃柑橘、猕猴桃等水果来获取。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100米。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15-20分钟,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三、避免诱发因素
注意保暖:寒冷空气刺激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局部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肺心病。因此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注意颈部、脚部的保暖。例如,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外出时佩戴围巾、帽子、手套等。
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感染蔓延累及肺部。
四、关注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诱发肺心病。老年人要尤其注意上述提到的各个方面,如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家属要多关心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督促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儿童肺心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要加强护理。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心脏的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患有肺心病的患者,也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