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处理包括紧急抗休克,前尿道损伤根据挫伤、裂伤、完全断裂分别采取保守、插管引流或手术等处理,后尿道损伤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期针对尿道狭窄行扩张、内切开或成形等术式,儿童患者处理要轻柔防二次损伤并密切观察,老年患者需考虑基础病影响及加强术后护理。
一、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对于伴有休克的患者,需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这是因为尿道损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进而引发休克,而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第一步,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量、血压等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二、不同类型尿道损伤的处理
前尿道损伤
尿道挫伤: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多饮水,保持尿液通畅,避免剧烈活动,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通常数天至数周可恢复。因为尿道挫伤相对较轻,通过减少活动和预防感染等措施,尿道可自行修复。
尿道裂伤:若损伤较轻,可试行尿道插管引流,若引流成功,需留置尿管2-3周,并应用抗生素。若尿道插管失败,则需行会阴尿道修补术。这是因为尿道裂伤有自行愈合的可能,但需要保持尿道的通畅和预防感染,若无法通过插管引流,就需要手术修补来恢复尿道的连续性。
尿道完全断裂:应立即行会阴尿道修补术或尿道端端吻合术,并留置尿管3-4周。同时要充分引流尿外渗,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尿道完全断裂后,尿道的连续性中断,必须通过手术重建尿道的连续性,而术后留置尿管和充分引流尿外渗是保障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后尿道损伤
早期处理:一般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对于伴有休克的患者,不宜立即行尿道复位手术,以免加重局部损伤和出血。这是因为后尿道损伤往往伴有骨盆骨折等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可能较差,立即行尿道复位手术风险较高,先通过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考虑进一步的尿道修复手术。
后期处理:对于尿道狭窄者,可在伤后3个月左右行尿道扩张术;对于严重尿道狭窄者,可考虑行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成形术等。因为后尿道损伤后期可能出现尿道狭窄等并发症,需要根据尿道狭窄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尿道的通畅性。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尿道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处理需更加谨慎。儿童尿道较细,在处理尿道插管等操作时要格外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同时,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尿道损伤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抗休克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