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具有多方面特点,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初期干咳,继而可出现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等,胸痛随咳嗽或深呼吸加重;体征表现为肺部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有呼吸音减弱等,实变期有叩诊浊音等典型体征,全身体征呈急性病容等;影像学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之后出现肺实变影等,恢复期实变阴影逐渐消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病原学检查可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
起病急骤:多以高热、寒战起病,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多为稽留热型,部分患者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例如,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大叶性肺炎患者起病初期有高热表现,体温波动符合稽留热特点。
咳嗽咳痰:咳嗽较为明显,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随着病情进展,痰可变为脓性。这是因为肺泡内的炎性渗出物和红细胞等成分混合所致,相关研究表明,约90%的大叶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且铁锈色痰是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胸痛:炎症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疼痛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胸痛,需密切观察其呼吸、体位等变化来辅助判断。
体征表现: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减弱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出现典型体征,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肺部体征的表现可能因儿童胸廓发育等因素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实变期的典型体征仍可出现,临床检查时需仔细触诊、叩诊和听诊。
全身体征:患者可呈急性病容,颜面潮红,鼻翼扇动,部分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对于婴幼儿,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和呼吸频率等,因为婴幼儿大叶性肺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影像学表现:
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在发病12~24小时后,逐渐出现肺实变影,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儿童胸廓、肺部组织等特点,在观察时需注意与儿童正常肺部影像表现相鉴别。
恢复期:随着病情好转,实变阴影可逐渐消散,多数患者在发病2~3周后可完全吸收,少数患者可能延迟吸收。
实验室检查表现: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伴有核左移或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一般仍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例如,多数大叶性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可达到(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5%。
病原学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对于儿童患者,痰标本的获取可能较为困难,有时需要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有创或无创检查手段来获取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