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包括支气管、肺疾病,如80%-90%由COPD引起,还有重症肺炎、间质性肺疾病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脊柱畸形、胸廓成形术后等;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不同病因有其相应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支气管、肺疾病
1.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等有关。长期的气道阻塞导致肺组织过度充气、肺泡弹性减退,进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据相关研究,约80%-90%的肺源性心脏病由COPD引起,这类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男性相对更易患COPD进而引发肺心病,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COPD的发病风险,从而增加肺心病的发生几率。
2.肺实质疾病:如重症肺炎,严重的肺部感染会破坏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肺炎导致肺泡及肺间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儿童若患重症肺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增加肺心病的发病风险,因为儿童的肺组织相对娇嫩,感染后更易影响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间质性肺疾病也可导致肺心病,其病因多样,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的肺间质出现炎症、纤维化等改变,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引发肺心病。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1.脊柱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凸、后凸等脊柱畸形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运动,导致胸廓活动受限,肺组织受压,通气功能障碍。长期的胸廓畸形会使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这类患者的发病与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若不及时干预,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发肺心病。女性在脊柱发育阶段若姿势不良等也可能增加脊柱畸形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肺功能引发肺心病。
2.胸廓成形术后:胸廓成形术等胸部手术可能导致胸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损,引起肺组织的牵拉、变形等,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增加肺心病的发病几率。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肺心病的发生,比如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时,更易诱发肺心病。
三、肺血管疾病
1.肺栓塞:肺动脉血栓栓塞是肺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使肺循环阻力急剧增加。肺栓塞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等原因引起,突然发生的肺栓塞会导致右心后负荷急剧增加,若未能及时治疗,可逐渐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不同年龄均可发生肺栓塞,有长期卧床、骨折、恶性肿瘤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而增加肺栓塞及肺心病的发病风险,男性和女性在这些高危因素面前并无绝对差异,但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肺栓塞风险相对增加。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会导致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右心后负荷加重,最终引发右心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多在中青年时期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但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