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可用球囊扩张术治疗,适用于短段及良性输尿管狭窄,操作是用器械引导球囊导管至狭窄处扩张,原理是机械扩张使狭窄组织改变;禁忌证为长段狭窄、严重全身感染等,注意术后需观察多方面情况并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
一、适用情况
1.短段输尿管狭窄
对于长度较短的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往往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之一。例如,由于手术损伤、炎症等原因导致的短段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可以通过机械性扩张作用,使狭窄部位的组织得到拉伸,从而改善输尿管的通畅性。一般来说,狭窄长度在数厘米以内时,球囊扩张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从年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若存在符合短段输尿管狭窄标准的情况,都可以考虑球囊扩张术。对于儿童患者,若输尿管狭窄为短段且无严重的基础疾病等禁忌证,球囊扩张术也可能是可行的治疗选择,但需要充分评估儿童的身体耐受情况等。
2.良性输尿管狭窄
由良性病变引起的输尿管狭窄,如输尿管炎性狭窄、医源性良性输尿管狭窄等,球囊扩张术常被采用。以输尿管炎性狭窄为例,炎症导致输尿管局部组织增生、管腔变窄,球囊扩张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打破狭窄的纤维组织等,恢复输尿管的正常管径。
对于女性患者,若因良性病变导致输尿管狭窄,在排除禁忌证后可考虑球囊扩张术;男性患者同理。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没有影响球囊扩张术实施的特殊生活方式因素(如严重影响身体状况的特殊职业等),只要符合良性输尿管狭窄且短段等条件,也可考虑该治疗方法。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轻微泌尿系统感染病史但已控制良好的情况,若符合球囊扩张术的适应证,仍可考虑该治疗,但需要在操作前后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二、球囊扩张术的操作及原理
1.操作过程
一般是通过输尿管镜等器械将球囊导管引导至输尿管狭窄部位,然后注入液体使球囊扩张,对狭窄处施加径向压力,从而扩张狭窄段。
2.原理
利用球囊的机械扩张作用,使狭窄部位的组织受到持续的径向力,导致狭窄处的胶原纤维等组织发生拉伸、断裂等改变,从而扩大输尿管的管腔,恢复尿液的正常通行。
三、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1.禁忌证
对于长段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通常效果不佳,一般不首选该治疗。此外,若患者存在严重的全身感染、凝血功能严重障碍等情况,也不适合进行球囊扩张术。
在年龄方面,对于非常年幼的儿童,由于其输尿管等泌尿系统结构相对更娇嫩,球囊扩张术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例如,新生儿或婴儿期的输尿管狭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可能更多倾向于其他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如进一步评估后可能选择开放手术等,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2.注意事项
球囊扩张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肾功能指标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术后监测。例如,女性患者术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复发的迹象;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与输尿管狭窄治疗后恢复的相互影响等。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后续的随访计划,以评估球囊扩张术的效果及输尿管是否再次出现狭窄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