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脊柱炎即强直性脊柱炎是累及脊柱、骶髂等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遗传、感染、免疫因素,临床表现早期有下腰或骶髂部疼痛等,中晚期有脊柱强直畸形及关节外表现,诊断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高度相关,约90%的患者HLA-B27阳性,但并非所有HLA-B27阳性者都会发病,遗传因素只是增加了发病风险。
2.感染因素:某些病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发病,如肺炎克雷伯菌等,这些病原体可能与人体某些组织具有交叉抗原性,引发异常免疫反应。
3.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是关键,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关节炎症等病变。
二、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早期可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僵硬,疼痛特点常为隐匿性、间歇性,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疼痛,以髋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多见。
2.中晚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脊柱逐渐受累,出现脊柱强直、畸形,如腰椎前凸消失、胸椎后凸畸形、颈椎活动受限等。还可能出现关节外表现,如眼部受累可出现葡萄膜炎、虹膜炎;肺部受累可出现肺间质病变等。
三、诊断
1.临床表现:有下腰背痛等典型表现。
2.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
CT: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在疾病早期就能发现骶髂关节的骨髓水肿、炎症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3.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对诊断有提示作用,但不是确诊依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四、治疗
目前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教育患者了解疾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保持脊柱和关节的活动度,如游泳、瑜伽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效果较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相对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腰背部症状、关节活动情况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非药物治疗如适当的康复锻炼应贯穿始终,且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损伤关节。
2.女性患者: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部分患者病情可能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复发。妊娠期间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产后也需注意身体恢复,预防病情复发。
3.老年患者:老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药物治疗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如适度的运动锻炼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以不引起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