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扁桃体肥大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体格检查重点是口咽部视诊;影像学检查有鼻咽侧位X线片、鼻咽部CT和MRI检查;内镜检查包括鼻内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各有特点和作用。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咽扁桃体(腺样体)生理性肥大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不同。例如,婴幼儿时期一般症状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到3-5岁可能逐渐明显。对于儿童患者,要详细询问家长孩子是否有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等情况,以及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对于成年患者,需询问是否有长期鼻塞、流涕,是否影响嗅觉等情况。
2.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因为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咽扁桃体反复炎症刺激而肥大。还需询问是否有长期吸烟史,吸烟可能刺激咽部黏膜,影响咽扁桃体的状态。
3.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尤其是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情况,因为反复的炎症刺激是导致咽扁桃体肥大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体格检查
1.口咽部检查:
视诊:医生会用压舌板压舌,观察咽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正常情况下咽扁桃体不超过咽后壁中线,Ⅰ度肥大是咽扁桃体超出咽后壁中线,但未达到腭咽弓;Ⅱ度肥大是达到或超过腭咽弓;Ⅲ度肥大是接近或达到悬雍垂。同时观察表面是否有充血、分泌物等情况。
触诊: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触诊初步判断咽扁桃体的质地等情况,但一般口咽部触诊对于咽扁桃体肥大的诊断不是主要手段。
三、影像学检查
1.鼻咽侧位X线片:
可以测量咽扁桃体的厚度,正常儿童鼻咽侧位X线片上咽扁桃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一般小于0.6。通过该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咽扁桃体在鼻咽部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较为常用,而且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2.鼻咽部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咽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是否压迫咽鼓管咽口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者需要鉴别诊断的患者,如怀疑有鼻咽部肿瘤等情况时,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CT检查可以提供横断面的图像,对于咽扁桃体肥大的范围、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显示得更为清楚,但相对X线片辐射剂量稍高。
3.鼻咽部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在诊断咽扁桃体肥大时,尤其是对于一些与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如鉴别咽扁桃体肥大是单纯炎症性还是有其他病变等情况,MRI检查有其优势。而且MRI检查没有辐射,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相对更安全,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四、内镜检查
1.鼻内镜检查:
可以直接观察鼻咽部的情况,包括咽扁桃体的大小、表面是否有新生物等。同时还能观察后鼻孔、咽鼓管咽口等部位的情况,对于判断咽扁桃体肥大是否影响咽鼓管功能等有帮助。例如,如果咽扁桃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可能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通过鼻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发现这种压迫情况。
2.纤维喉镜检查:
可以从喉部向上观察鼻咽部及咽扁桃体的情况,对于一些不配合检查的患者或者需要更精细观察的情况有一定帮助。通过纤维喉镜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上呼吸道的情况,对于诊断咽扁桃体肥大以及评估其对呼吸道的影响等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