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需从耳部护理、生活环境、饮食、观察病情变化、休息与活动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护理,耳部护理要防污水入耳;生活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噪音;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症状、体温等;保证充足休息、适度活动;婴儿和有过敏史儿童需特殊关注。
一、耳部护理方面
儿童急性中耳炎时要保持耳部清洁,但需注意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洗澡或洗头时可使用棉球轻轻堵塞外耳道,防止水进入引发感染加重。因为污水可能携带细菌等病原体,进一步刺激中耳,导致炎症迁延不愈或加重症状。对于婴幼儿,家长要特别留意耳部周围的清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耳部周围皮肤。
二、生活环境方面
1.居住环境: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50%~60%较为合适。适宜的环境有助于儿童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利于机体对抗炎症。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鼻腔和耳道黏膜,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
2.避免噪音:让儿童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因为噪音可能会影响儿童的休息,不利于身体恢复,而且可能会加重耳部的不适感。
三、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保证儿童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维生素C可以从橙子、柠檬等水果中获取,维生素A可以从胡萝卜、菠菜等蔬菜中获取。
2.避免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和耳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四、观察病情变化方面
1.症状监测:密切观察儿童的耳部症状,如耳痛、耳道分泌物等情况,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哭闹、精神状态等。如果儿童耳痛加剧、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体温监测:如果儿童出现发热情况,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可通过测量体温了解发热程度。但需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退热药物等原则,当儿童体温过高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再考虑合理退热措施。
五、休息与活动方面
1.保证充足休息:让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婴幼儿每天需要睡眠12~16小时左右,学龄儿童也需要9~12小时的睡眠。
2.适度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度的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头部震动,加重耳部不适。例如,可以进行一些安静的室内活动,如拼图、看书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家长要更加细心呵护。婴儿不会表达耳部疼痛等不适,可能会表现为频繁哭闹、拽耳朵等异常行为,家长要及时察觉这些信号。同时,在喂养婴儿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奶,因为呛奶可能会导致奶液反流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加重。对于有过敏史的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因为过敏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水肿等情况,间接影响耳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