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血浆血脂成分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血脂组成及正常范围、分类(原发性与继发性),其危害涉及心血管系统(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及其他器官(影响肝、肾,儿童期发病影响生长发育)。
一、血脂的组成及正常范围
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成人空腹血清胆固醇浓度为2.9~6.0mmol/L。
甘油三酯:正常成人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为0.56~1.70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适水平应低于3.37mmol/L,边缘升高在3.37~4.12mmol/L,升高则大于等于4.1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正常范围通常在1.16~1.42mmol/L,女性稍高,正常范围在1.29~1.55mmol/L,它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被称为“好胆固醇”。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缺陷,从而引起血脂异常,这种情况在家族中有聚集性,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缺陷所致,患者从幼年时期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血脂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如过多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体内脂肪合成增加;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质消耗减少,容易导致血脂升高;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影响脂质代谢,使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此影响有所不同,例如中年男性若长期久坐且饮食不规律,患原发性高脂血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脂质代谢发生变化,也较易出现血脂异常。
继发性高脂血症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可引起血脂升高,如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障碍,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率降低,脂质清除减慢,从而使血脂升高。不同病史的患者情况不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并发高脂血症;有甲状腺疾病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患者,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血脂升高,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脂肪代谢,使血脂水平升高;一些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干扰脂质代谢,引起甘油三酯等升高。在用药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对血脂的影响,有长期用药史尤其是使用可能影响血脂药物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脂。
三、高脂血症的危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高脂血症会使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引起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会导致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脑梗死。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不同,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高脂血症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为严重,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长期高脂血症还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影响肾脏功能,引起肾动脉硬化等。对于儿童期就发现高脂血症的人群,若不及时干预,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干扰身体正常的生理过程。



